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居上庄与居氏家族

2015-06-11 00:00:00    作者:勤 道    来源:今日高邮

200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高邮地名史话》对我市的地名、村庄名做过分析,发现这些名称有以数字命名、有以方位命名、有以动物命名、有以花草树木命名、还有以颜色命名,但更多的是以姓氏命名。车逻居上庄(今上庄村)就是以居姓命名的,这个村庄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笔者最近阅读了《居氏续修家谱》,并去上庄村实地走访了几位老人,深切地感到居上庄的形成和发展与居氏家族息息相关,这其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上庄村位于车逻镇南端,与江都渌洋湖村接壤,西临运河堤脚下,北面和东面与闸河村相邻。据上庄村老人介绍,居上庄实际上包括上庄(西庄)、下庄(东庄),东西相距300米左右,解放前这两个村庄各有几百人口,是一个古老的小集镇。上庄有居氏宗祠,大户很多,其中一家大户天井就有13个,就是说至少有14进房屋。庄上有文昌宫(有楼阁的大庙)、贞洁庵(解放后拆掉砌大会堂了)。下庄因水路四通八达,庄内有三道桥,出庄还有三道桥,在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下庄商业繁华。一个庄子有杂货店13家、浴室2家、漕坊2家、豆腐店5家,还有水龙3架(救火用)。上庄下庄都按时逢集,周边村庄的人都来赶集购物。

老人们说,居氏是几百年前从苏州阊门迁移过来的,有弟兄3人,分别在上庄、下庄、绪庄(今太丰村)安家,其后代还迁徙到八桥、龙虬、江都的真武等地。居氏堂号是渤海堂。上庄居氏的字辈排行为:孝思维则、以受方国,其德克明、介尔景福。下庄的字辈排行为:世子启宏英,继述永远大,积善忠仁厚,延益辉荣昌。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居上庄未能继续扩大,而成为一个自然村庄。解放后公社化时期,叫上庄大队,后来叫上庄村。2011年11月建制村区划调整,上庄村与凌湖村合并,仍叫上庄村,现有22个村民小组,1466户,4881人,耕地615亩。

前不久,我寻获了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居氏续修家谱》电子版,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的版本,全谱六册。经研读,对居氏家族和居上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一、居氏家族源远流长。

居氏源出于先氏,春秋时期,晋国的先轸和先且居父子曾先后担任晋国的中军元帅,分别在崤山和彭衙打败了秦军,为晋国立下赫赫战功。先且居的子孙因祖上的业绩而感荣耀,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为居氏,先且居是居氏的得姓始祖。

全国居氏人口在百家姓中排在346位,江苏沛县大居庄、江阴、句容以及山东、河北等地居姓人口较多。《居氏续修家谱》记载:“吾族始籍姑苏,自明初,宗海公始迁邮,卜居渌洋湖之西村,距今数百年矣。”他们的始迁祖叫居宗海,明朝初年(明朝于1368年建立)从苏州迁至高邮。“世系总图”标明第三世居珠生有三子,居均、居、居壕。居上庄老人说先祖弟兄三人分别在三地安家,大概指的就是这三个人。现在看,上庄、下庄、绪庄,距离并不远,当时可能是种田的需要,兄弟三人,随田安家,繁衍拓展,从而形成了新的村庄。

二、居氏家族家风纯正。

《居氏续修家谱》收录了阮元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为居氏宗祠题写的匾式:明德惟馨。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明德惟馨”意即: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居氏将阮元题写的这四个字挂在宗祠并录入家谱,实际上是对家族子孙的一个告诫和鞭策。

《居氏续修家谱》为其家族七个人立传:《谱南公传》、《鹿泉公传》、《少南公传》、《匠门公传》、《云庄公传》、《居公宾国传》、《居节母张孺人传》,从传记内容看,这七个人有的“生性卓(音:骆,卓越、突出),见义勇为”;有的“明于察理,果于断事”;有的“古道厚德,著名于世”;有的“性俭约,而孝养丰”;有的“天性纯笃,事亲以孝闻”;有的“事诸兄,极友爱,自少至老,恭敬弗衰,与人交,必以诚”。特别是十二世居之薰,其事迹载入《光绪再续高邮州志》笃行卷。“笃行”就是行为淳厚,纯正踏实。高邮历代州志都有“笃行”卷,记载各个朝代高邮有笃行品格人的事迹。高邮州志是这样记载居之薰的:“居之薰,监生,幼失恃,事继母孝父殁,哀毁如礼。精于医,诊疾施药,全活甚众。自丰北河决,为流民捐赈,设庐舍。兵燹(音:显。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工失修,储备御险,盛涨,赖以无恙。虽世居乡村,语言气味若儒者。延师课子,尤不惜重聘,故诸子皆能成名”。意思是说:居之薰,国子监学生,幼年母亲去世,对父亲和继母非常孝顺,居丧尽礼。他医术精湛,热心为病人服务,救活好多人。丰北河堤决口,他为灾民捐款赈灾,搭建房舍。堤工失修,他储备物资,河水暴涨时,因为有物资防御,而安然无恙。虽然居住在乡下,但言谈举止有一副儒者形象。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为请名师不惜重金,所以他的几个儿子都成了名。以上人物事迹表明,居氏家族有着纯正的家风,在车逻镇乃至高邮都有很好的口碑。正是因为居氏家族家风正,好人多,也使得居上庄在高邮很有名气。

三、居氏家族人才济济。

《居氏续修家谱》有两处给我的印象非常深,一处是同治七年(1868年)居氏族人给高邮州署打的一份请求勒石的报告和高邮州署给示勒石的批复。居氏族人居之桂考虑到居氏宗祠无恒产,愿意将自己的祖业田七亩五分捐给宗祠,写立遗书。其子居钟遵父遗命,立据将田地送归祠堂。为了让后代“毋得作践祠堂,盗卖祭产,有乖义举”,居氏部分族人联名向州署“请示勒石,以垂久远”。由此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在清代,民间勒石刻碑是要向州署申请报批的。这份请示勒石文书的联名者和身份是:监生:居之芸、居恒、居宠、居光、居九州、居玟;文生:居、居临、居观;举人:居;武生:居超、居占魁。监生,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最高学府。文生,就是文庠生员,文庠是古代学校,文庠生员又叫庠生,即通过地方考试的秀才。武生就是武秀才。举人是参加全省范围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孝廉。一个村庄、一个家族、同一时期,有12个秀才以上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可能少有,说明居上庄居氏家族人才济济,是一个旺族。

《居氏续修家谱》给我印象深刻的另一处是两道诰命。“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也是圣旨。光绪四年(1877年)至六年,居任福建光泽县知县。过去凡做到知县以上的官员,朝廷都要对其父母、祖父母颁发诰命,予以表彰和赠封。家谱中的两道诰命是光绪皇帝于光绪五年(1878年)闰三月颁发给居的祖父母和父母的。诰命封赠居祖父居永为奉政大夫(文散官名),封赠居祖母陈氏为宜人(封建社会妇女因丈夫或子孙而得的一种封号)。封赠居父亲居之薰五品衔、奉政大夫,封赠居母亲张氏为宜人。居做了知县,可谓光宗耀祖,皇帝下了两道诰命,在当时可以说是轰动整个高邮,居所在的居上庄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高邮有居姓人口11660多人,占总人口1.38%(高邮公安局2013年8月统计数据),而车逻镇有居姓人口2141人,上庄村有居姓人口776人。居上庄是因为居氏家族在此繁衍而形成的一个古村庄,有五六百年历史。几百年来,从这个村庄走出来的名人数不胜数,居上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1978年,我在南京师范学院(今南师大)读书,我的哲学老师居思伟就是居上庄人。居思伟,1930年生,曾任《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一次他与我谈及居上庄,对家乡记忆深刻,神情中有一种自豪感。据居上庄老人说,当今居氏子孙在外成功人士很多,有的任国企董事长,有的博士毕业在国外工作,有的师从费孝通研究社会学。我想,如果居上庄编修一部村史,寻找历史遗存,收集一些文物,搞个村史展览室,那将是很有意义的。这样可以留存历史记忆,传承传统文化,也让迁徙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居氏后裔知道,他们的根在居上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