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卸甲肩担木偶戏后继有人

2015-06-15 00:00:00    作者:吴继原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2011年6月,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卸甲肩担木偶戏作为传统戏剧项目被列入江苏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防非遗项目因传承人年老去世失传,卸甲镇党委政府决定将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校园,列入乡村少年宫的常规教学活动内容,不定期邀请肩担木偶戏传承人到校传授技艺,宣传肩担木偶戏知识,并创造条件引导更多的师生喜爱、学习、表演和传承好肩担木偶戏。

本月12日,卸甲肩担木偶戏传承人吴井田老人,再次前往卸甲实验小学开展活动。77岁的吴井田带着木偶戏全部班底正精神矍铄地向师生们传授着他的拿手绝活———肩担木偶戏。在吴井田的现场反复指导下,孩子们手中的唐僧、孙悟空、武生、花旦、秀才等10多个木偶造型灵巧地动了起来。据了解,这是吴井田在卸甲镇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开展卸甲肩担木偶戏系列传承活动的一个缩影。

肩担木偶戏的由来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围布作房,支以一木,以五指运三寸傀儡,金鼓喧阗,词曰则用叫嗓子,均一人为之,谓之以肩担戏”。李斗文中所指的肩担戏演出形式就是布袋木偶戏,而清朝乾隆时期,扬州多以杖头木偶戏为主。唯独苏北里下河的高邮卸甲留存这一肩担戏形式的木偶艺术至今。

吴井田是卸甲肩担木偶戏目前健在的为数不多的传承人之一。卸甲木偶戏有据可查的资料可上溯到200多年前的乾隆时期,由当地人孟朝信从邻近的江都东汇外婆庄上拜师学成后回乡演出传承的。其间,较有名气的几代传承人有孟有美、束春宝、吴言清……

卸甲肩担木偶戏木偶造型多根据表演剧目,由木偶艺人用不易破裂的棠梨木雕刻而成,行头包括锣鼓、木偶、支架、围布及“口嗓子”(一种特别的哨子)等,艺人一肩挑即可行走四处卖艺。表演时,艺人身穿黄色戏袍,头扎黄色头巾,脚踩用木架支好的锣鼓,用手操纵木偶,嘴里含着“口嗓子”,不时发出吱吱叫声,辅以少量念白,表演很是滑稽搞笑。

卸甲肩担木偶戏在民国初期及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最为兴盛。当时,孟姓、吴姓等6姓24户掌控着200多条船的肩担木偶戏群体。其中以孟姓为代表的肩担戏艺人,农闲时划着小木船,挑着木偶戏担子巡回演出。高邮城的泰山庙,临泽的安乐寺,三垛的光福寺,界首的城隍庙等地,当时还成立了“老神会”,每逢农历九月初五烧香祭祖,同时切磋肩担木偶戏技艺,商谈演出事宜。后来,卸甲肩担木偶戏群体还沿着运河线,在邗江、扬州、江都、上海等地演出,尤其是在上海落脚曹家渡,一连演出多日,一时传为佳话。据网上资料证实,当今上海崇明的肩担木偶戏就是那时受卸甲肩担木偶戏影响传承下来的。

吴井田传承肩担木偶戏

吴井田现在所熟练掌握的肩担木偶戏是家传,他在家里排行老三。其父亲吴言清早年跟家里的姑父学过肩担木偶戏,后传给了吴井田弟兄四人。

吴井田曾演过《猪八戒招亲》《杨宗宝招亲》《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武松杀嫂》《水漫金山》等十多个剧目。后来,他还在传承中注重创新,演过《小二黑结婚》《新四军打鬼子》等现代小剧目,但1956年以后,实行大集体、合作社,木偶戏市场逐渐萎缩……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吴井田从家中拿出20斤米卖钱,买来一些老蓝布自己裁剪出“演出阵容”。重新挑起肩担戏。在随后10多年时间内,吴井田先后与大哥合作赴外演出,后大哥身体不适,他又带着妻子出去演出,足迹遍布江都、扬州、江南一带。1991年,妻子病逝,老吴没了帮手,儿女又对此不感兴趣,加上电影电视推广普及,肩担木偶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吴井田只好再次“歇业”。

肩担木偶戏后继有人

2007年4月,卸甲镇对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调查,时任镇文化站站长柏远国与工作人员了解到龙奔村有个会演肩担木偶戏的老人,当即找到吴井田家。当时,吴井田家里那肩担木偶只剩几个破烂不堪木制人头模型。在镇里的关心支持下,老吴利用镇里补贴的3000元钱,买来各种布料、绒线球、珠花、花边,自己凭记忆试着动手修复加工各种木偶。从缝戏服、做帽饰、到画脸谱、造戏台,前后忙了三个月,终于做成大小戏服几十件,头饰十多个,并创新出几十个角色。木偶造型中,不仅有生、旦、净、丑及各类灵怪人物形象,还有不少正能量的人物造型。镇党委宣传科、文化站负责同志又帮他做一些改进,重新编排节目,2007年下半年,吴井田已经能演出三四本戏了。

与此同时,卸甲镇宣传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又多次赴扬州等地请教专家、查阅资料,形成完整的档案。在上级文化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07年12月,卸甲肩担木偶戏成功申报为扬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1年6月成功列入江苏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填补了江苏现代戏剧非遗项目的空白。

近年来,吴井田在传承肩担木偶戏技艺的同时,还带着他的10名小学生徒弟及木偶戏全部阵容先后应邀走进扬州个园、扬州国展中心、扬州电视台,参加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月开幕式、扬州民俗文艺大会串技艺展演、“扬州好佬”才艺展演。吴井田及孩子们表演的肩担木偶一次次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