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刺刀见红杀鬼子

2015-06-15 00:00:00    作者:胡玲 孙延秋 任仁    来源:今日高邮

——访“对日最后一战”尖刀连突击队队长沈荣达

5月6日,米寿(八十八岁)之龄的沈荣达老人,在常州市抗日战争历史研究会志愿者的陪同下来到高邮,寻找他曾在“对日最后一战”——解放高邮城战斗中的旧址。

沈荣达,泰兴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期间,转战江浙皖,曾先后参加大大小小的战斗百余次。沈荣达在参加“对日最后一战”中,所属部队是64团三营八连,他担任三排副排长。64团前身是骁勇善战的名将粟裕的“嫡系”部队——新四军一师七团,素有“老虎团”之威名。

高邮城1939年10月沦陷。日寇占领后,多次在高邮城内外修筑工事,就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龟缩在高邮城内的敌伪军还抓捕民工,出动万余人次加固工事,防备新四军攻城。

我军攻打高邮城的共有十五个团,64团由高邮城北进攻。沈荣达所在的八连是全团进攻的尖刀连,而沈荣达担任尖刀连的突击队队长。

沈荣达告诉记者,当年9月底,他们由海安、如皋一带转移到淮安,针对攻打高邮城的战斗集训了两个多月。部队由淮安向高邮行进的前3天,成立了由他担任队长的突击队。

突击队从全连精挑细选16人组成,其中党员九名。突击队组成后,连队又把最好的枪支、刺刀配备给他们。每人还配发四枚手榴弹和四五十发子弹。

12月16日,部队从淮安出发,步行3天到达高邮后稍稍休整,19日晚在总攻的信号弹升向天空时,十五个团两万余名新四军将士发起攻打高邮城之战。

高邮城城墙既高又宽,壕沟也深,敌伪在高邮城外围的防御工事也很复杂。20日上午,沈荣达率领的突击队推进到距高邮城北门约一百米距离。沈荣达说,当他们观察战况时,发现一名中年妇女抱着小孩从一间房子里突然冲了出来。这名妇女想跑到被新四军控制的区域,而此刻在城墙上的敌伪军也发现了这名妇女的意图,于是向她射击。沈荣达命令突击队员掩护,他跃出掩体,奋不顾身地冲向那名妇女,一手抱过孩子,一手拉住那名妇女的衣服,将她们拉进掩体,挽救了两人的性命。

攻打高邮城的战斗异常激烈,一座房屋、一条街,有时数次易主。沈荣达说,敌军掩藏在暗处,狡猾地放过突击部队,当我军后续部队跟进时,他们突然开火,使我军措手不及,因此有较大伤亡。

22日傍晚,七团开始攻打高邮城北门外敌伪军的最大据点——面粉厂。我军久攻不下,团长急调炮兵支援。或许有人欲问,为什么不早些用炮轰?遥想八年浴血抗战的烽火岁月,中华民族国弱民穷,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新四军老战士,他入伍两年都没有枪,后来还是在兴化境内的一次遭遇战中,击溃偷袭他们驻地的百余名日伪军,大冬天下河潜水摸到几支“三八大盖”和“小马枪”,然后才得到连队里奖励的一支“小马枪”。

当年攻打高邮城,我军虽然有几门炮,可是炮弹稀少,必须用在刀刃上。今天的读者应当明白,我们的先辈们在对日作战的战场上,几乎是用血肉之躯,拼搏出人民战争伟大胜利的!

敌军在我炮兵的轰击下,慌慌张张地向城里撤退。沈荣达见势,立即指挥突击队冲上去,就在他们越过面粉厂五六十米的地方,突然从一个暗堡里冲出十多名日本鬼子,像恶狼一样向沈荣达他们扑来。“狭路相逢勇者胜”,突击队员们大吼一声:“小鬼子,今天我们和你拼了!”于是,一场惨烈的白刃战瞬间展开。

沈荣达身高个大,几个回合就捅死了两个日本鬼子,因为用力过大,刺刀都捅弯了。就在他刺中第三个日本鬼子时,在另一侧的小鬼子刺中沈荣达的右胸,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沈荣达的战友一刀洞穿了那个小鬼子的胸口。

对那场厮杀,沈荣达记忆犹新。他说,短兵相搏不到一分钟,我们捅死了八个小鬼子,我方五人牺牲,两人轻伤,一人重伤。

身负重伤的一人即沈荣达。他的刀伤伤口有碗大,满嘴满鼻子往外冒血。沈荣达在前线包扎所接受紧急救治后,立即被送住后方,到达后方时他已奄奄一息,许多医护人员见到他都摇头叹息。

就在沈荣达也感到绝望时,一名二十七八岁的操上海口音的医生来到沈荣达身前,他俯下身子查看了沈荣达的伤情后说,这小伙子年轻,争取一下,快做手术。

沈荣达后来知道这位救他一命的医生姓蔡。沈荣达先后动了4次手术,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打听到,这位蔡医生在1947年过黄河时,遭国民党军空袭而不幸牺牲。沈荣达无限感慨地说,至今只知道他姓蔡,叫什么名字不知道。此时此刻,沈荣达老人仰望天空,热泪盈眶。

如今,沈荣达老人居住在常州,享受三级残疾军人待遇。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