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陈瑛 37年坚守诠释长嫂如母

2015-06-15 00:00:00    作者:杨文华 史德元 夏慧    来源:今日高邮

俗话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临泽镇朱堆村的陈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四个字的含义。从1979年嫁进成家门起,陈瑛就挑起了照顾从小患先天性小脑萎缩、肢体重度残疾的小叔子成万喜的重担。在过去的37年里,陈瑛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从“新嫂嫂”到“好嫂嫂”, 陈瑛为照顾这个特殊的家庭成员付出了许多许多!近日,记者走进陈瑛家中进行探访。

 

义无反顾照顾患病小叔

来到陈瑛家中,虽然简陋的陈设尽显物质条件贫乏,但却干净整洁。陈瑛正耐心地给成万喜喂饭,成万喜则像个孩童一样,来回晃着自己的脑袋。“基本上每一顿都得喂他吃饭,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让他自己吃。”陈瑛告诉记者,由于成万喜自幼患先天性小脑萎缩,他吃饭从来都不嚼,都是一口吞。一碗饭下肚,陈瑛还仔细地给成万喜捡干净落在身上的饭粒。

1979年,24岁的陈瑛经家人介绍,与丈夫成万纪结婚,她的人生也自此发生了转折。那时,正值成家最艰难贫困的时候,从成亲那天起,陈瑛就承担起了照顾公公婆婆,三个小姑以及小叔子的重担。不久,陈瑛又迎来了自己的一双儿女,一大家子老老小小10口人,全靠她一人支撑。陈瑛没有退缩,没有报怨。

“我来到这个家的时候,万喜只有5岁,不会说话,也不能行走,只会叫。”陈瑛回忆说,一开始生活在一起时也不习惯,不知道他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所以一听到他的叫声,陈瑛不管多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跑到他的身边,耐心揣摩他的意思。现在,只要成万喜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陈瑛都能准确地获知他要表达什么。

由于成万喜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陈瑛的公婆也曾动过将小叔子送人的念头,陈瑛却极力劝阻。“万喜虽然名义上是我的小叔子,但在我的眼里他只是个孩子。”陈瑛表示,老天爷已经对他很不公了,作为亲人,不能抛弃他。从此,陈瑛对小叔子更加爱护有加,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有耐心,有恒心,有爱心。

不离不弃37年如一日

随着时间推移,公婆相继离世,给成万喜穿衣脱衣、洗脸洗脚、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成了陈瑛此后每天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寒冬腊月的深夜,陈瑛一听到小叔子的房间有响动,就立即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喂他喝水,帮他拉屎拉尿……有时稍有疏忽大意,成万喜就把大小便拉到裤子上、被褥上,陈瑛毫无怨言地为他更换洗涤衣裤。燥热难耐的夏夜,为了让成万喜可以清清爽爽地睡个好觉,陈瑛不顾一天的劳累,打来清水为他仔细洗澡擦身。

由于成万喜平时活动太少,经常会便秘。细心的陈瑛除了在平时多给他喂香蕉、苹果及蔬菜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使用开塞露帮他通便。

“万喜不能动,上下床、大小便、洗澡穿衣等都得我抱他,小时候还好,随着他长大,我一个人抱他就显得吃力许多,再加上他不知道配合,有时候抱得摇摇晃晃的,不小心就会栽倒在地。”陈瑛告诉记者,她最担心、最害怕的就是小叔子跌跟头。仅去年和今年,由于她忙于其他事情,小叔子就发生了两次大的跌伤,幸亏邻居发现得早。当时小叔子满脸是血,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急忙将小叔子送往临泽中心卫生院进行抢救治疗,小叔子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身体才恢复过来。

“就算家人,有几个能像她这样一年365天,天天精心照顾?”陈瑛的丈夫成万纪常年在外打工,回来看见日渐憔悴的妻子;穿着干净,还长胖了的弟弟;收拾得清清爽爽的房间……深感愧疚,觉得弟弟拖累了妻子,自己对不起妻子。陈瑛却反过来宽慰自己的丈夫:“都是一家人,不要对弟弟有怨言,不要跟弟弟计较……。”

37年来,陈瑛总是不敢在外留宿。今年,陈瑛的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孙女诞生了,在外工作的儿子和媳妇都希望她能过去帮忙带孩子。陈瑛却狠不下心来丢下成万喜。“只要我做得动,我就要照顾好他。”陈瑛坚定地表示。

面对慈祥的大嫂,成万喜只能用常人看似恐怖的笑脸来回应。有时,看到别人欺负陈瑛或与她开玩笑时,成万喜就瞪大眼睛,大声叫喊,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嫂子。

交口称赞她是个好嫂子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叔嫂之间?陈瑛却用实际行动,伴着小叔子成万喜走过了37个春秋,乡里乡亲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她是难得一见的好嫂子。”“亲爹娘也不一定能照顾得这么周到。”“有这么个嫂子,万喜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也算有福气了。”……

“我家就在她家前面,这些年来陈瑛为了万喜所受的累、所吃的苦,一点一滴我都瞧在眼里。实在是太难得了!”陈瑛的邻居郭增英表示,成万纪常年在外,家里家外全靠陈瑛一人操持,特别是农忙的时候,别人能够安安心心地在田里干活,她却要不时回家看看。

“37年、13000多个日日夜夜,陈瑛凭着一颗道德良心,不屈不挠地撑起了这个家,不离不弃地当好这个家,不言不悔地管好这个家。是她的悉心关爱、不离不弃,使得成万喜的生命得以延续。”临泽镇朱堆村党总支副书记马友忠告诉记者,陈瑛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佳话。这种爱的正能量也正在不断地传递给他人。她是2008年度“高邮市十佳好嫂嫂”,她家更是2012年度“高邮市五好家庭文明示范户”。

面对大家的交口称赞,陈瑛微笑着说:“其实这也没什么,谁遇上这样的事情都会这么做,自己的亲人,我不照顾谁照顾?”

“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健健康康的。最担心的就是我有一天老了、走了,他怎么办?”采访最后,陈瑛说出内心的期盼和担忧。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