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高邮地处江苏中部,水高地低、历史上以农业为主体、置县历史悠久,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滋生、发展了古城高邮的传统文化,并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色。笔者认为,高邮古城的文化有四个方面的个性特色。
一、水——与水结下不解之缘
水高地低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高邮与水的联系更加密切。高邮的水资源非常丰富,适合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河沟湖荡,盛产鱼虾蟹,在历史上就有“鱼米之乡”之称。
又因为水高地低的特殊环境,历史上的高邮经常发生洪涝灾害,高邮人民深受其苦。千百年来,为了生存,为了维护农耕经济,高邮人非常重视水利,积极治水,投放了难以计数的人力、财力、物力,开挖大运河、修筑运河堤、高筑庄基、疏浚河流、设置归海坝和闸洞、营建灌溉系统等等。长期的治水斗争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如古运河、唐平津堰、镇水铁牛等等。
长期的治水斗争,对高邮人的文化性格和精神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累世不绝的洪涝灾害,锤炼了高邮人承忍灾难的毅力,在抗击洪涝灾害中,形成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并沉淀为高邮人的优良传统和文化性格。
高邮是一座与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最大特色是水。城市因水而美,街市依水傍河,向南北发展,城市河多、桥多,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治水。水环境和治水斗争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源泉,历代文人志士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丰富了高邮以水为特色的传统文化。
二、邮——因“邮”而生的开放性
由于高邮地处南北重要交通要道,所以在历史上一直是邮传重地。秦王在此筑高台、设邮亭,宋代开设迎华驿,元代设高邮驿、秦淮驿,明代盂城驿在历史上传邮近400年。高邮作为邮传的重要站点、过往宾客接待的重要场所,使得高邮与外界有了更为广泛的联系。许多重要官员、名人雅士、国外使者,乃至皇帝,比如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明代朝鲜官员崔溥,清代荷兰使者约翰尼霍夫,皇帝康熙、乾隆,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等都曾经过高邮,有的就住在高邮驿站。他们给高邮传递着大量信息,留下了许多诗词文章、佳话逸事。
邮驿设置由朝廷决定,但邮驿的修建、日常运转包括从业人员则主要由地方负担,高邮人支持邮传,参与邮传,高邮在历史上为邮传做出过重大贡献。邮传的组织形式是“全国成网、点线相联、接力传递、环环相扣”,基本要求是“迅速、准确、安全”和“诚实、守信”。为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传递任务,往往换马不换人,争分夺秒,夜以继日。这一切对高邮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养成了高邮人热情待客的行为习惯和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三、文——笃学尚文的浓厚风气
历史上的高邮土壤肥沃,四季分明,农业相对发达,食物来源充足稳定,水产品鱼虾类蛋白质摄取方便,营养相对充足,人们的生活也相对富裕。正是在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中,高邮人有了重视教育的可能。
据州志记载,高邮从汉代开始就置有学官,从宋代开始就有书院,先后有淮海书院、文昌书院、珠湖书院、赞化书院、文台书院等,此外还有众多私塾、社学、义学等。因为对教育的重视,在科举时代,高邮考中进士的就有175人。高邮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有宋代婉约派词人秦少游、文苑巨擘孙莘老、明代丞相汪广洋、散曲大家王西楼、明清重臣王永吉、清代探花贾国维、经学大师王念孙父子等等,可谓群星灿烂,辉映古今。
说到尚文之风,有两个地方可以窥见一斑:一是文游台,是宋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秦少游、王巩、孙觉等四贤聚会的地方,为“淮 名胜”。自宋以来,一直吸引着文人学士前来登高望远、访古拜贤。二是魁星阁,明天启三年(1623年)高邮人王自学、孙照祥、张永熙等牵头筹建。魁星阁供奉的是魁星(奎星),传说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灵,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文曲星”。在漫长的岁月中,因为高邮人笃学尚文,魁星阁经过若干次大修而保留至今。
文游台和魁星阁是高邮笃学尚文的见证,它们既是高邮文化传承的标志性建筑,又是倡导读书求学的有效载体。
四、孝——浓烈的“重孝”伦理色彩
历史上的高邮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地方。元代以来,有一本叫《二十四孝》的书可谓家喻户晓,二十四孝中有个孝子叫朱寿昌,原是天长秦栏镇人,后来弃官寻母,寻得母亲后,全家住到了高邮。州志记载:“朱寿昌,字康叔,扬州天长人,后徙居高邮”,“邮人名其里(朱寿昌住的地方)曰彰孝坊”。朱寿昌的孝行影响高邮一代又一代人。《乾隆高邮州志》专门有“孝行”一章,记载了30多个孝子事迹,许多事迹今天读来仍然感人至深。
历史上高邮人重视孝道,还体现在立身立功上,人们注重立身行道,保持家风淳朴,维护家道兴旺。那些读书人更是寒窗苦读,以跻身仕途,求取功名,为的是光宗耀祖,为父母、为家族取得荣誉。
历史上高邮人重视孝道,还较多地体现在家居、民俗上,尤其是丧亲祭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程序,善事父母、慎终追远。正因为高邮人重视孝道,使个人行为、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得以规范,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民风。
当前,我们正在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名城人,我们既要增强对历史遗存的保护意识,更要传承和弘扬高邮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水、邮、文、孝四个方面的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