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昔日水上漂 今朝乐陶陶

2015-07-19 00:00:00    作者:毛群英    来源:今日高邮

——界首镇策应淮河治理倾力打造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长期居住在高邮湖东岸的界首镇金墩村渔民,在这个夏日,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宽敞、明亮的安置房,从此告别了年年受涝的历史。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将高邮湖岸边的渔民集中安置,既畅通了高邮湖的泄洪通道,又提高了渔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金墩渔民  靠岸而居

上世纪50年代初期,高邮湖以其宽广的水面、丰饶的物产,吸引了山东、安徽和我省洪泽、泗洪、金湖以及本地一些渔民前来集结。他们终年以捕鱼为生,并在高邮湖东岸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栖息地,与界首镇隔河相望。随着渔民户的逐年增加,后来地方政府组建了一个小渔村,取名金墩村,先后隶属于高邮市原湖滨乡、高邮镇、界首镇行政管辖。

渔民们捕鱼为业,靠岸而居,在湖边用芦苇和土石垒起了简易的棚户生活区。上世纪80年代起,他们陆续建起了砖瓦结构的房屋,并建起了村部、学校、卫生所、水厂和小卖部、机器修理部等。

据渔民胡宝山介绍,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匮乏,渔民们的收入呈逐年下降趋势,生活维艰。1990年起,渔民们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改“掠夺式”捕捞为“造血式”养殖,每个劳动力分到了50亩左右的水面,专门从事螃蟹、花白鲢等水产品养殖,渔民的经济状况才有所好转。

金墩村由于地处淮河泄洪通道,每年夏季来临时,渔民的生产、生活都要遭受一到三个月的洪涝灾害。1991年和2003年发大水时,高邮湖水位高达9米以上,大部分渔民住家都浸泡在水中。

“隔河千里远”。一条大运河将金墩村和界首镇一分为二。渔家子弟上学、渔民采购生活日用品等还要赶渡船,极为不便。受交通条件的制约,渔民们的幸福生活渐渐被“边缘化”。

千秋伟业  利好叠加

2011年12月,总投资34亿元的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正式启动,居住在高邮湖岸边的金墩村渔民是此项工程中进行整体搬迁和集中安置的对象。 当这一利好消息传来时,小渔村沸腾了,渔民们奔走相告:我们这些靠湖吃湖的“渔花子”,终于要有自己的新家园了!

渔民们的开心,传递给地方政府的是沉甸甸的压力,是务求完胜的责任担当。为了解决金墩村312户渔民整体搬迁问题,在上级部门和相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多轮调研论证,界首镇决定在永安村投资6000万元,征地65亩,新建建筑总面积4.2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同时在安置区内配套建设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卫生室、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另外还要建设渔船避风港。

整个安置项目面广量大,任务艰巨。界首镇党委政府针对现有拆迁补偿资金与建设现代化居民住宅小区存在巨大资金缺口的实际困难,不断加大配套资金筹措和向上争取力度,以保障征地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关心下,他们为符合上岸安居政策的渔民每户争取到了3万元的贴补资金,其中中央财政补贴每户2万元,省财政补贴每户1万元。此后,在扬州市政府、高邮市政府的多次协调下,该工程又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000多万元。此外,在市房管局的关心支持下,界首镇还以金墩村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争取到了300万元的省级专项扶持资金。

为渔民申请、办理政策性减免和扶持,出台的系列优惠政策,同样让渔民们倍感温暖。在金墩渔民安置小区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经市政府协调,仅一个用电项目就节约投入近500万元。用较低的价格住上优质舒心的安置房,是界首镇政府对金墩渔民的郑重承诺。据施工方介绍,渔民安置小区主体工程和基础配套设施的整个建设成本每平方米在2000元左右,而给移民的实际价格是,一、四层每平方米1050元,二三层每平方米1080元,远远低于镇区同类地段、同类房屋的价格。同时,该镇对拟安置的渔民也给予了80平方米最低住房面积的保障,超过安置面积部分每平方米只需增加400元的差价,实现了所有搬迁渔民都居有定所。

兴建渔船避风港,是金墩渔民收获的又一“红利”。为了解决渔民的渔船停靠和渔具存放的后顾之忧,界首镇邀请扬州、高邮水务部门和治淮建设处、征迁办以及南京市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院拿方案、造预算、作评估,最终敲定了这一民生工程。据介绍,工程总投资760万元,计划于7月底进场施工,可望10月底投入使用。

民生工程  民意为先

为实施好金墩村渔民整体搬迁工程,界首镇党委政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民言民意为先导,多方汲取民智,甘当配角和推手,终使移民工程得以完美“收官”。

向渔民亮出安置政策的“家底”,实行阳光运作,从而打消渔民心中的疑虑,是界首镇顺利推进房屋评估、协议签订、土地征用、安置房建设等阶段性工作的法宝。2013年5月,该镇成立了拆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以及9个专门工作小组,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印发了《关于界首镇移民拆迁安置的操作和政策说明》,制定了《界首镇淮河入江水道搬迁及安置方案》,明确了移民拆迁安置搬迁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程序,为依法实施拆迁安置提供了政策依据。工作人员顶烈日,冒酷暑,集中精力,攻坚克难,加快签约进度,已基本完成312户渔民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在渔民安置小区建设过程中,界首镇把渔民的合理诉求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并让渔民当参谋、做监理,力争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按照打造一流小区、示范小区的要求,界首镇政府根据渔民家庭成员的多少,设计了80平方米、100平方米、120平方米等三个不同面积的户型,供渔民户选择。为了方便渔民出行,该镇抓住界首运河大桥建设的契机,积极做好安置小区旁的京杭路扩容工程,打造便捷交通。此外,在小区选址、水电路配套、绿化、下水管道改造等规划建设过程中,也同样吸纳了渔民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6月28日,界首镇组织渔民开展了“摇号定序、抽签选房”活动。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工作人员在现场醒目部位对安置房源平面图、小区户型分布图、拟照顾安排在一层特殊户名单等进行了公示,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市公证机构对此次电脑摇号分配过程给予了全程公证。

安居还要“乐业”。面对渔民们提出的新课题,界首镇首先从理顺湖面养殖关系入手,在相对集中、集约规模、保证利益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湖面承包关系,确保移民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收入来源。其次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实行“走出去”战略,让金墩移民掌握一定的技能,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同时,对年老体弱、无收入的老人给予生活补助,并就金墩移民生活保障问题提出建议,请求上级政府给予解决落实。

从昔日的“水上漂”“渔花子”,到今天的安置区、新市民,金墩渔民沐浴着党和政府的惠民阳光,又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新航程。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