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这项运动可以帮助人们改善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的和谐统一。2014年底,联合国第69/131号决议宣布每年的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
如今这种运动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邮城健身爱好者所接受。“梅子瑜伽馆”的梅德英老师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瑜伽达人”。 8年前,梅德英开始接触瑜伽,此后她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项运动。日前,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瑜伽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
业余健身结缘瑜伽
见到梅德英时,她刚完成户外一个半小时的晨练。说起与瑜伽的渊源,梅德英告诉记者,小时候她就体弱,长大成家后仍然是“弱不禁风”。为了增强体质,业余时间她开始到健身房锻炼,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瑜伽这项运动,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那时我已经37岁了。刚开始练习时,身体很僵硬,韧带拉伸不开,动作也做不像,一节课下来衣服全部湿透了,身体无法放松。”梅德英说,练了好长一段时间后,她才能自如地做一些诸如前屈式(手触脚式)、山岳式、祈祷式、八体投地式、骑马式、展臂式(双臂向上举)等基础入门动作。但有时练完瑜伽后,她的腰部会有些不适感,家里人就劝她放弃。
但梅德英不愿放弃,因为此时的她已经离不开这项运动。于是,她就在QQ群里与一些瑜伽爱好者聊了自己的情况。“当时群里的一个朋友提醒我说,可能是我的动作不标准引起的,并向我推荐了南通的一位专业瑜伽老师。”梅德英说,在朋友的引见下,她便去南通拜师学艺。
科学练习渐入佳境
“上完第一节课后,第一感觉就是以前在健身房学的存在许多误区。”梅德英回忆说,这位老师注重加强对练习者的基础训练,并采用精准顺位法,从人的生理解剖学、肌肉骨骼运动学的角度出发,指导大家循序渐进,通过加强伸展、弯曲、扭转、倒立等一系列体位练习,正确伸展脊柱,保护腰椎、颈椎和膝关节、髋关节和肩关节等,从而避免了初学者盲目练习带来的意外伤害。
“以前在健身馆只是模仿性的,教练对细节指导较少。一个简单的拉伸动作,我们以为拉出一身汗才叫舒服。通过专业学习后,我才了解到过度拉伸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梅德英解释说。
了解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后,梅德英与一位来自印度的专业瑜伽教练学习了一年多。梅德瑛告诉记者,印度瑜伽教练侧重于呼吸调整,让她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慢慢放空杂念,以达到身心并修的效果。去年5月,梅德瑛还与一位台湾的专业瑜伽老师进行了200小时的学习。这位台湾老师注重帮助学员建立正确的瑜伽理念,从而避免了练习过程中的盲从现象。
“瑜伽派别分类很多,有‘哈他瑜伽’、‘空中瑜伽’、‘流瑜伽’等,练习者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加以选择,以避免给身体造成伤害。”梅德英介绍说,现在她每天早上坚持练一个半小时哈他瑜伽。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她还经常买来一些专业的瑜伽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随着基本功的不断增强,现在,诸如头倒立、单臂支撑等高难度动作她都能自然而然地做出来,并能创造出一些新的动作。
快乐与人分享
梅德英不仅自己练习瑜伽,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家里的人也跟着学习。她在自己家里开辟了一个瑜伽练习室,瑜伽砖、伸展带、瑜伽椅、抱枕、毛毯等辅助工具一应俱全。“我的儿子现在都练出了6块腹肌。”梅德英笑着说。
梅德英还经常带领一些老年人练习瑜伽。“我曾在市体育场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室外瑜伽练习,在那里锻炼的老人看到后觉得不错,也纷纷赶时髦跟在我后面学了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有的已经将近70岁了。”梅德英告诉记者,跟她学习的那些老人,不少人现在还在坚持练习呢。
除此之外,梅德英还积极参加社区表演、周末大舞台等活动,在自我学习的同时,带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这项运动。今年6月21日首个世界瑜伽日,当天,梅德英带着40多位瑜伽爱好者到高邮湖畔的银杏园进行集体户外瑜伽表演,吸引了许多瑜伽爱好者前往观看。
将瑜伽融入生活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训练,我对瑜伽这项运动的认识越来越深,功底也在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此外,一些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梅德英介绍说,以前坐下来或者站着的时候都有一些影响体形的小习惯,现在自然而然地保持着腰背挺直。“此外,外出旅游,拍照留念的时候时常为摆什么姿势而烦恼,练习瑜伽后完全没有了这样的负担,简简单单摆个瑜伽动作,就能拍出一张美照。”梅德英笑着说。
“瑜伽还教会了我舍弃,能够做到的尽量做,做不到的不强求。这些都渗透到我的生活中,对我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渐渐地,浮躁减少了,人变得更加沉静,也更有活力。瑜伽还让我学会和体验到了许多以前忽略的东西,它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和自信、宁静和平和。”梅德英这样描述瑜伽的深层功用。
“我希望能够结交更多热爱瑜伽的朋友,将练习瑜伽的心得分享给更多的人。”采访结束前,梅德英道出了心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