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3 00:00:00 作者:薛勇 夏慧 来源:今日高邮
身着墨绿色的工作服,头戴手术帽,大大的消毒口罩上方是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她就是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蒋粉芹。21年来,蒋粉芹在手术室岗位上兢兢业业、日复一日,用专业、责任、真诚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信任,用微笑消弭病患内心的痛苦,用爱的坚守缝合了病患以及家属身心的创伤……
执着坚守手术室
手术室是医院里任务最繁重的科室之一,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自从1995年加入到市人民医院大家庭以来,蒋粉芹一直坚守在手术室“阵地”上,一干就是21年。
“手术室医护人员每天都超负荷工作,21年来,一直支撑你的动力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蒋粉芹淡淡地说,选择这份职业,就注定选择了忙碌。多年工作经验,已让她练就了腰酸了站得住,肚子饿了挺得住,眼睛困了熬得住,甚至通宵达旦地忙碌也一定扛得住的本领。
“我们医院现在有12间手术室,一般情况一天要做三四十台手术,最忙的时候一天得做五六十台。”蒋粉芹介绍说,在手术过程中,她不仅要迅速领会医生的意图,全力配合手术,还要对患者进行实时观察和严密监护,及时捕捉和判断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由于对这份工作的坚守,蒋粉芹错过了一个又一个饭点,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现在家里人都形成了习惯,中午过了12点,就不用等我吃饭了。”蒋粉芹说,这么多年来,她记不清多少次冒着酷暑奔赴熟悉的岗位;记不清多少次深夜的电话铃声把她惊醒,顶着寒风奔向手术室;记不清有多少次拔下手上的输液管后,继续投入工作;更记不清多少次和同事们在无影灯下彻夜不眠、挥汗如雨地工作……
“每当将成功脱险的患者推出手术室,看到焦急等候的家属舒展的眉头,听到他们由衷地感谢,内心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满足感,这些力量推动着我再次毫无怨言地投入新的工作。”蒋粉芹告诉记者。
手术护理团队的领头雁
随着医学的发展,新仪器、新设备不断加入到手术中使用,患者也对护士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蒋粉芹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一名优秀护士,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广泛了解并掌握医学新动态,丰富自己的护理知识,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012年,蒋粉芹考入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班学习,并以高分通过考核,成为扬州县级医院手术室首位省级专科护士,并参与制定和修改了扬州市手术室质量标准。
经过专科培训,蒋粉芹掌握了上级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作经验,她开始着手完善手术室工作制度,制定手术护理质量标准,修改护理操作流程,制定和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以及合理化改造手术室物品摆放流程,加强设备、耗材的管理,并引进先进手术器材。此外,加强对手术室护士队伍的业务培训,不仅利用每天早会进行业务知识更新和学习,还进行每周一次的核心制度培训学习,每月一次应急预案和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新仪器、新技术的不定期培训,带教出一支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护理团队。她还主动与临床科室沟通,虚心听取合理建议,调查医生满意度,改进工作和管理方法,保证每台手术高质量的完成,从而为病人赢得时间和生命。
“层次越高的手术,对护士的要求就越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为医生、为患者服务。”蒋粉芹介绍说。作为手术室护理“总舵手”,遇到新开展的手术,蒋粉芹都会提前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并亲自参与手术,指导大家更精准地配合;遇到危重抢救的急诊手术病人,她都会第一时间协调和安排好手术间和人员,第一个冲到手术病人身边参与抢救……
患者的贴心小棉袄
由于手术室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对于很多曾经医治过的患者,蒋粉芹都没有太多的深刻记忆。但将患者从死神的手里拉回来后,看到病患家人流出感激的泪水时,蒋粉芹读懂了护理的含义。多年来,蒋粉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开展了“亲情护理,优质服务”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给予患者深层次的关怀和照顾,引导他们平静地接受麻醉和手术治疗。
“有不少病人都是第一次进手术室,进入之前的情绪很不稳定。”蒋粉芹说,“所以手术前,我们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先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只有沟通好,才能让他们在进手术室时不那么紧张。”
此外,考虑到手术中的患者体温较低,蒋粉芹还亲手制作棉花腿套,为患者保暖。手术结束后,蒋粉芹坚持亲自护送着患者离开手术室,轻声细语跟患者家属交待护理注意事项,赢得了许多家属的理解和称赞。
“医护人员如果冷漠地对待病人,那么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也生病了,面对其他医护人员的冷漠时又该如何?”蒋粉芹数十年如一日,总是这样将心比心地为每一位进入手术室的患者考虑,她说,微笑是治愈患者心灵最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