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刘金标:鬼子低头自称“小小的”

2015-09-01 00:00:00    作者:杨晓莉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毛主席来了,铁树开了花,有了毛主席,穷人不受欺压,新四军的太阳永远不会落……”日前,家住镇江句容市郭庄镇的98岁的抗战老人刘金标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得手舞足蹈地唱了起来。当得知记者来自高邮时,老人更是高兴不已,忙让家人倒茶、拿水果,并不停地说:“高邮啊,我去过,还参加过高邮战役,在那打过鬼子……”

虽然年岁已高,听力明显下降,但刘金标的声音依旧爽朗。他告诉记者,由于家庭贫困,参军之前他一直在地主家做帮工;1945年初,村里来了共产党部队,他便参了军。参军半年多后,刘金标便随部队一起来到高邮,并经历了新四军对日军发动的最后一场战役——高邮战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刘金标回忆说,自己的部队隶属于新四军一师三旅九团,营长姓戚。1945年8月28日,他所属部队开始向高邮开进,有步兵、炮兵,还有不少后勤工作人员,他属于步兵里的一员。在到达高邮之前,部队先是从溧水到句容茅山,在茅山进行休整,并准备粮草。“当时茅山还有一小部分鬼子。”刘金标说,为了不让鬼子发现大部队,士兵们不能说话、不能打手电筒,要摸黑准备粮草。粮草准备好后,大部队又到丹阳,从丹阳乘木船到如皋,在如皋又休整了半个多月,才到高邮。

1945年12月19日,高邮战役打响。刘金标至今清楚地记得他们部队负责攻打的是其中的两道城墙:一道是土城墙,一道是砖城墙。进入土城墙十分顺利,当晚负责攻打土城墙的战士们抓住了一个出城会“小老婆”的伪军。这个伪军正好是负责看守土城墙的小头儿,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没动一枪一炮便打开了入城的第一道城门。进入第一道城门后,我军立即与里面的鬼子、伪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因为天黑,许多鬼子、伪军正在休息,我军趁其不备,打得他们措手不及。许多鬼子衣服都没有穿好就跑了出来。刘金标向他们扔了几颗手榴弹,炸死了好几个鬼子和伪军。

 那时城墙很高,鬼子们站在高处,占据有利地形,进可攻、退可守。刘金标说,当时自己所在的连队专门负责打掩护,要不断地向敌人方向开枪、扔手榴弹,为攻城的士兵们杀出一条血路,他自己身上就挂着七八个手榴弹。攻城的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然后爬梯子上城墙,但是还没等他们爬上去,大多数就牺牲在敌人的刀枪炮火下。

强攻不成,只能智取。刘金标说,后来部队领导想出了好办法:攻城的士兵们举着穿着军衣、戴着军帽的草人,腋下夹着一挺机枪,脖子上挂着手榴弹,嘴里衔着拉绳。敌人的刀枪来了,有草人做掩护,等爬到一定高度,战士们就向城墙内扔手榴弹,直至爬上城墙后用机枪快速扫射,控制敌人。就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防守。“那响彻云霄的枪声、炮声、喊杀声,至今还时不时地在耳边响起,想忘记都很难。”刘金标悲切地说,那场战斗死伤无数,血流成河,那场面不能想,想到会受不了。他还说,现在的和平年代真的来之不易,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忘了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和平付出生命的烈士。

 经过几天几夜战斗,敌人终于投降,高邮战役取得了胜利。刘金标说,那时部队上下对高邮战役有着必胜的信心,因为日本早已宣布无条件投降,留在高邮的只是少部分顽固的日伪军。而且每一场战斗,他们死一人就少一人、打一枪就少一颗子弹,而我军兵源源源不断,粮食、弹药供给充足,岂有不胜之理。“战斗结束后,鬼子枪械等被缴获,看到我军士兵都会规规矩矩地敬礼。”刘金标说,有一次自己和战友经过被俘的鬼子面前时,鬼子们立即站直,向他们敬礼,并指着部队营房竖起大拇指说“你们是大大的”,同时指着自己竖起小拇指说“我们小小的”。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刘金标老人说着说着眼眶就湿润了,有时他长叹一声,久久没有声音。站在一旁的他的女儿刘克英告诉记者,自己还是第一次听父亲这么详细地讲述高邮战役经过,父亲这一辈子都很要强,脾气也不太好,以前不太能理解,现在觉得父亲真的很了不起。临别前,刘金标不停地说:“我很幸运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那些烈士,我不敢忘记他们、更不能忘记他们……”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