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独子也要保家卫国!”

2015-09-06 00:00:00    作者: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记高邮籍抗日烈士万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值此之际,远在美国的高邮籍抗日烈士、国民政府飞行员万钰的女儿万益从网络上得知高邮兴建了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的消息后,特地从美国打电话给高邮的表妹夏蕙兰女士,询问父亲万钰坟墓的情况。夏蕙兰告诉万益,万钰的墓已迁至高邮烈士陵园内。

日前,记者特地来到位于烟雨小区的夏蕙兰家中,听她讲述万钰烈士的生平事迹。

“请再让我飞一次”

万钰生于1916年,在城中小学、高邮县中读书,初中毕业后考入镇江师范。“9·18”事变后,中国人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1936年夏,万钰立志报国,决定弃学从戎,被选入国民政府中央航校十一期接受训练。

夏蕙兰今年69岁,万钰的母亲夏淑诚是她的姑祖母。夏蕙兰告诉记者,万钰决定弃学从戎时,曾写信征询姑祖母的意见,姑祖母十分为难。因为万钰是万家的独苗,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一旦上了战场后果就无法预计。夏淑诚焦虑得几天几夜睡不着,便去征求其父夏宗彝的意见。夏宗彝不假思索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独生子也有保家卫国的义务。”于是,夏淑诚忍痛给万钰回信,叮嘱他好好训练,报效国家。

一心立志报国的万钰果然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是航校的佼佼者,在昆明举行的航校第十一期毕业典礼上,曾第一个驾机作汇报表演,博得满场的掌声;作为第一批出国受训的飞行员,他到印度接受过驾驶B—25轰炸机的专门训练;由于训练成绩优异,他曾奉命赴印度去接受B—25新机……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从1945年4月中旬开始,国民党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在三个月内,出动了两百架次飞机,投弹三百枚以上,不断出击日军占领下的湘桂各重要据点,并且广泛地对广西境内的敌占交通线进行破坏,炸毁交通线上的桥梁。

1945年5月16日早晨,国民党空军第九中队的情报室里,挤满了空勤的战士。他们在等候公布轰炸广西阳朔城南公路桥梁出击者的名单。30岁的万钰也挤在人群中焦急地等候着。然而,郭作璋副队长告诉万钰,今天不打算让他去,理由是他从1945年4月初回到滇东基地陆良部队以来,已连续飞行数次,特别是破坏交通战以来,他已参加过5月9日轰炸荔浦及马岭圩公路桥梁的战斗。万钰一听急坏了,再三恳求郭作璋副队长,“再让我飞一次……”。软磨硬磨下,郭作璋总算答应了。

谁也没想到,这次飞行竟成为万钰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飞行。

低空轰炸公路桥梁跳伞牺牲

当飞机从云南陆良机场出发飞往阳朔公路时,万钰十分兴奋。轰炸桥梁,需要一种特殊技术,万钰曾在印度接受过这类专门训练——超低空投弹(五十米),因此他信心满满。这种轰炸方法十分准确,但是运用这种方法投弹所冒的风险也特别多。因为桂境多山,河水迂绕在山谷中,飞机沿着河流侦察、轰炸,两翼随时有撞山的危险。这一次低飞,万钰低空第一次投弹后,正集中精力注视着目标的毁灭形态,突然发现机身前面危在瞬间。他用最敏捷的动作,赶忙把操作杆拉起来。坐在舱里的通讯员来不及防备,一头撞在机舱上,鼻部受了轻伤。

此次低空轰炸阳朔城南的公路桥梁,计划分为四次投弹。当郭作璋的长机首次瞄准桥梁投弹时,因高度过低,被桥西山巅日军射中。万钰驾驶的飞机则巧妙地周旋于枪林弹雨之中,在第三次投弹以后,桥梁全部炸毁,敌军仓库也燃烧起来。但在进行最后一次投弹与拍照时,飞机右翼发动机被日军机枪射中起火。在无法迫降的情况下,全机人员只好跳伞。可是广西一片山地,怪石嶙峋。当万钰在榴江附近跳伞落地时,后脑撞在石头上,血流不止……万钰烈士的遗骸是在第二天才找到的,同机六人中有三人幸存。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政府于1947年夏秋之际在南京小营举行了空军阵亡将士追悼会。万钰遗骸亦葬于该处,其母夏淑诚参加了追悼会。同年七月,高邮建万钰烈士墓一座。

1949年夏秋间,万钰之母夏淑诚将万钰牺牲情况报告了高邮县民政科,要求承认万钰为革命烈士。县民政科十分重视,专门呈文报请原泰州专署转苏北行署批准,正式同意万钰为烈士,向夏淑诚发了烈属证明。解放后,全国换发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烈属证,又换了证书。这样,夏淑诚自1949年秋天起,一直享受烈属待遇:原车逻区贤良乡为她家的土地代耕代种;县政府每月发给她烈属补助费;经常请她参加烈军属代表会,夏淑诚还曾光荣地当选为高邮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万钰爱开玩笑,“炒鸡蛋”是他的外号

“他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可是他热情、勇敢、坦白、俭朴,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飞行战士,更是一位难得的好丈夫。认识他的人都称赞他诙谐、忠诚、爽直,都说我选择没错,这使我十二分的满足。”万钰牺牲后,其妻焦月仙在《我的丈夫万钰》一文中深情追忆道。

“万钰身体魁梧,在他未入航校以前,并不强壮,身体上没有缺点,瘦长的个子而已。经过几年的训练,他变得非常健康,饱满。”万钰在焦月仙的眼中是个对于任何事情都是考虑得非常周到的人,很少有粗率的行动。焦月仙说,“炒鸡蛋”是万钰的绰号,因为他很爱开玩笑,胡吵乱闹没有消停的时候,和他在一起是不知道忧愁的。但遇到重要的事,万钰又会集中心力庄重地去应付。在航校十一期的初级飞行中,万钰是第一个单飞者,对此,焦月仙引以为豪。

“今年(1945年)三月三十一日,他离开了成都,回到了陆良部队作战,照常他每周给我两封信,每次总是兴高采烈地叙述着作战的经过。但是后来没有信来,直到万钰失踪的消息传来,而后是万钰殉职了。”焦月仙就这样失去了她最深爱的丈夫万钰。

据夏蕙兰介绍,焦月仙与万钰是镇江师范的同班同学,焦月仙是常州武进人,复旦大学高材生。万钰牺牲时,她已怀有身孕。牺牲前,万钰曾对妻子说:“万一我牺牲了,我的孩子就叫万一。”后焦月仙取“一”字谐音,为爱女取名万益,小名囡囡。万益于1945年腊月出生,出生后不久,焦月仙移居台湾,万益由外祖父、外祖母抚养至6岁时,被焦月仙从常州接到台湾,之后到加拿大上大学,目前定居美国,今年70岁。焦月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去世。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