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郑义珍,1924年出生,1943年3月参军,同年在丈夫徐晓明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地方妇救会工作,专门负责带领全村妇女做军鞋、挖地道以及放哨、送情报等。
郑义珍与徐晓明同为涟水人, 丈夫徐晓明参军后,时常不在家,她一人不仅要照看家里的田地、老人小孩,还要时时刻刻提防敌人的扫荡。郑义珍说,在一个寒冬的夜晚,她们刚吃完晚饭,敌人就进村扫荡。当时只有18岁的她带着年仅一岁的儿子往路边的草垛、坟堆里躲,她与儿子满头满脸都是霜雪,她将仅有的衣物包裹在儿子身上,但最终没有留住儿子幼小的生命。1943年3月,19岁的郑义珍在丈夫的介绍下,正式参了军,并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村妇女救国会中的一员。
郑义珍告诉记者,一天深夜,一大帮鬼子和伪军敲开她家的门,用枪指着她的脑袋让她带路,送他们到鬼子的据点去。当时,鬼子的据点离她家有一里路的样子。为了想办法逃跑,她就带着他们走小路,因为小路附近有很多杂草树林,可以藏身。走到一片树林后,她谎称要小解,随后就找了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鬼子吆喝着用电筒照,还开了枪,几番寻找没找到就走了。她躲在草丛里一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回家。
郑义珍回忆说,那时候,村里的青壮年男子大都上了前线,妇女们除了放哨、做军鞋、送军粮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挖地道。当时,为了躲避鬼子的扫荡,在村与村之间挖了许多交通沟,鬼子来了,大伙就通过交通沟往其他村子跑。但是,这种交通沟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鬼子发现后,骑着马追,并用枪对着交通沟扫射,结果很多村民都被打死在交通沟里。后来大伙就开始利用夜间挖地道,刚开始时挖的地道有进口无出口,里面很闷,鬼子发现后就往里面灌水、放毒气,许多人被闷死和毒死在里面。最后,经过反复探索,才挖出了有多个进口和出口的地道。
郑义珍说,一般的地道,离地面有两三米深,进出口都很隐蔽,进口一般都用围墙、锅台等作掩护,出口在村外,也很隐蔽,一般情况下,鬼子很难发现。地道内四通八达,可容纳不少人。为防止鬼子灌水和放毒气,在地道的进出口都设置有挡板。最初,地道主要是群众用来躲避鬼子扫荡用的,后来逐渐成为民兵游击队打击敌人的有利屏障,凭借地道,游击队消灭了不少鬼子,跟电影《地道战》中讲述的抗日故事没什么区别。
战争胜利后,郑义珍随丈夫一同转业。回想起当年的那段岁月,郑义珍感慨地说:“现在的生活是当初想都不敢想的,只有中国强,百姓才会富,才能过上太平的日子。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再也不受外敌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