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余秋雨说:在城市建设时,我们都会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地把城市的记号留下,留下历史的痕迹,留下历史的脚印,留下一些远远超越经济生活的符号。实践充分表明,一个文化被动发展的城市,一定不是优秀的城市。高邮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应当说是一个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城市。基于此,市委、市政府决策,在全市上下推进“四城同创”,其中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就是用心挖掘历史、精心传承文化、有心展现民风之举,是一件让古城系住乡愁的大事。作为一名城建人,在参与工作的同时,产生以下思考。
要唱响一首老歌
多年前,台湾歌星童安格以一首《把根留住》风靡华语乐坛,曲调悠扬,歌词贴切,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让血脉再相连”。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进程中,“把根留住”应当成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历史文化是城市的重要滋养,更是城市的根与魂,我们要留住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以这条母亲河为纽带,延伸和光大沿岸、沿线的历史与文明;要留住栩栩如生的地域文化,主打“红与绿”:“红”即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红色基地,“绿”即历史久远的邮驿文明,如抗日战争最后一役胜利广场,界首的华中雪枫大学旧址、界首驿等;要留住熠熠生辉的故里乡贤,传诵《鹊桥仙》,唱响“西楼曲”,扬王氏父子风范,传韦氏父子厚德;要留住鼎鼎有名的建筑文化,保护和巩固“国保”“省保”级文物,加快落实城南、城中、城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做好北门大街的保护与修缮,恢复瓮城,推进龙虬庄遗址公园建设;要留住啧啧称奇的饮食文化,如被乾隆皇帝夸赞的秦邮董糖、界首茶干和世界一绝的一蛋双黄等等。同时,要留住那些有温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弘扬高邮民歌、临泽高跷、卸甲木偶布袋等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留住根脉,留住精彩,留住乡愁,让邮城永远是有温度有记忆的古城。
要讲好一个故事
一则传奇故事、一个历史人物或许就能让城市拥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中,我们要讲好高邮故事,着力于传说的整理、致力于传奇的挖掘,形成有深度的历史传记,让每一条河、每一道桥、每一口井、每一棵树、每一座亭都能讲述昨天的故事。要不断寻找、挖掘故土、故人、故事和民风、民情、民俗,形成像“秦邮八景”那样美丽而生动的传说故事,对当铺、水部楼、北市口、百岁巷、一人巷等重要建筑和节点的前世今生,通过整理加工,让凝固的古建筑发出声音、生动起来。要加快旅游文化的培植,形成像“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那样更鲜明、更鲜活的城市旅游宣传语,放大马棚湿地公园、界首芦苇荡风光等具有自然禀赋的旅游资源优势。同时,注重推出类似“三考秦观”这样带着本土气息的故事,让旅游成为推介高邮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要绘就一幅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说: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的,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城市与文化是共生的,我们要绘就传历史文脉、护古城血脉的申报画卷,绘就“崇文尚德,求实创新”的精神画卷,要精心筹划,专心谋划一系列反映高邮历史文化、乡风民情的宣传片、文学作品,要加快实施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推进雕塑文化、广场文化和群众文化建设,加大历史文化名人雕塑的推出力度,加快文化设施的完善,让一家书店、一幅书画、一句公益广告成为高邮的文化地标,让文化的心灵有落脚之处。
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立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的确,一座没有文化和特色的城市,是平庸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也是没有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城市。高邮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保护好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和文化的可识别性,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古城不仅有深度、厚度,而且有新的精神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