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5 00:00:00 作者:环保局 郭全章 来源:今日高邮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阴 派驻企业:江苏传艺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7月份,市委组织部实施了第二轮“墩苗计划”,我有幸作为第二批“墩苗”对象,被派到江苏传艺科技有限公司。从正式报到到今天整整三个月。经过这三个月“墩苗”实践,我收获颇多。 7月3日,市委组织部动员会后,我主动将动员会的精神向我所在的部门——市环保局分管领导报告,争取领导的支持,并做好在手工作的处理,确保“墩苗”时人心到位。同时,我与传艺公司副总经理单国华电话联系,向其说明组织上实施“墩苗计划”的目的,初步了解传艺公司的作息时间和生产情况。7月9日上午,我到传艺公司正式报到上班,并将党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该公司党支部。随后一周内,我详细了解了传艺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员工基本情况和公司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根据我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公司将我安排在项目二期行政办公室,协助公司环保方面的工作。为适应角色转变,我虚心向公司办公室同志请教,使自己尽早融入公司。在传艺公司,我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感受到了公司员工积极向上、乐观奋进和“以公司为家”的激情;遵守工作纪律、“产品不在我手出错”的踏实劲头;也感受到公司员工与公司同发展共命运的氛围。这些将是我今后工作和人生的一笔宝贵经验,并将受用终生。 来传艺后,我得知,传艺正在筹划上市。为此,我重点围绕公司上市开展服务工作,主动承担了公司上市前关于环保方面的任务,积极协调环保局开通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协调第三方咨询机构,对环评报告、应急预案编制等必备文本进行把关,督促评审。针对传艺公司与危废处置单位——泰州中浦公司存在的矛盾纠纷,我主动介入,帮助协调处理。7月16日,我随公司领导班子及办公室主任一道赴泰州中浦协调矛盾,我用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泰州中浦进行艰难谈判,经多方协商最终达成调解,也为公司挽回了损失。此后,我又投入到公司的环评项目中。8月4日,我主动联系开发区环保分局,对传艺二期进行现场“三同时”验收前业务指导。在我的积极推动下,目前,传艺一期扩产和三期新建项目环评报告书已于7月底前顺利通过评审,二期“三同时”验收已联系环保局职能科室到现场指导,并提出建议,明确完善措施,便于企业加快手续办理,为公司早日上市争取了时间和条件。 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传艺是规模以上企业,有员工近2000人,加强传艺公司党建工作尤为重要。为此,我把推进公司党建规范化建设作为“墩苗”的又一大任务,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指导:一是完善党组织。由于员工的流动,传艺公司党支部目前在册党员加上我才3名,培养发展党员是党建工作基础。从10 月初开始,我借助公司工会,利用半个月时间,对员工进行一次情况摸底,开展一次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对能将组织关系转到公司支部的,将及时帮助办理;对暂不能转来的,根据组织部“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要求,将他们作为公司支部登记活动的党员,纳入公司支部教育管理。同时,建议公司支部将其中的一名入党申请人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来重点培养,并建议公司招聘员工时,同等情况下党员优先录用。二是指导公司加强人才引进。我积极与开发区对接,了解开发区人才引进项目,根据公司实际,明确引进人才方向。三是指导党建示范点建设。传艺公司虽然党员人数少,但员工人数多,公司工会工作有一定基础,为此,我积极落实组织部关于非公企业“党群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从群团组织建设入手,以群团工作来促进党建工作,为党建工作打好基础。 在公司“墩苗”,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而且我也踏实为企业做了一些事,助推了企业发展。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自身的努力是提高“墩苗”效果的“一剂良方”。实施“墩苗”计划,是要实现“双赢”,即“墩苗”者受到锻炼,同时为基层发展提供更好服务。而要取得这一效果,作为“墩苗”者,就要有一种责任担当,无论自己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想方设法克服。不能认为自己是机关下派的,就高高在上,而指手划脚,说东道西,玩嘴上功夫,不帮解决问题;不能认为“墩苗”就是“镀金”,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和经历,而浮在上面,吃不了苦、安不下心、放不下身段,不实实在在为基层办事、服务。要始终保持一颗谦逊之心,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做到学习基层所长、反思自身所短、分析部门工作存在的不足,真正通过“墩苗”提升自己、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提高效率。 二是选派部门的支持是确保“墩苗”实施的“助推剂”。实施“墩苗”计划,所“墩苗”者来自机关部门,有的还承担着机关部门的重要任务,如何处理好部门任务和“墩苗”任务,是“墩苗”者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还得靠选派部门的支持,通过适当分担、统筹兼顾,确保“墩苗”者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墩苗”任务,做到部门工作和“墩苗”任务“两不误、两促进”。 三是组织部门的关心是推进“墩苗”计划的“强心针”。对于“墩苗”者来说,组织部门的关心是“墩苗”者的精神支撑。如果组织部门只是把人选一派,什么活动也不搞,那“墩苗”效果将大打折扣。组织部门不定期组织“墩苗”对象开展交流、联谊等活动,有助于“墩苗”对象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助于“墩苗”者落实好“墩苗”任务,甚至起到不可思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