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古稀老人期盼自编抗战传奇剧“亮相”荧屏

2015-11-08 00:00:00    作者:管玮玮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10年前,我市有一位名叫陈树林的退休老人,用8年的时间潜心创作了一部22万字、共计20集的抗战电视传奇剧剧本——《雪后晴天》。今年适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日前陈树林老人特意联系本报,表达平生夙愿——

据陈树林介绍,这部22万字、共计20集的电视剧剧本《雪后晴天》主要写的是从抗日到改革开放期间,发生在高邮城里的系列传奇故事。

早在1943年,高邮城内西后街有一个靠为各茶炉送大糠为生的穷苦人“赵大话”(本名赵寿山,他身材魁梧,力气大,爱说粗话而被人称为“赵大话”),因贫穷娶不起儿媳妇,就依照本地古风俗为儿子赵小话抢媳妇,成为全城轰动一时的新闻。而这个被抢的水乡妹子李小翠因为人美歌甜吸引了日本宪兵队长和伪军团长的眼球。伪军团长为娶三姨太而武力抢亲,日本宪兵队长为寻找高级慰安妇孝敬上司而劫亲。但是勇敢而坚强的赵大话在房东谈少奶奶、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夏水木以及国民党爱国军人张建石团长等许多好人的帮助下,上演了三气伪团长、三戏日本兵的“好戏”,并在历经困难与折磨后,最终赢得了抢亲大战的胜利。

1980年,原驻扎在高邮的日本宪兵队队长等数人专程来高邮谢罪。赵大话等人本欲指责报复,但在党的领导和政策感召下,他们有理有节,宽宏大度地接待了日本客人。中日人民重谱友好佳话,昔日的水乡歌王李小翠唱起了充满浓郁乡土特色的高邮民歌数鸭蛋……

采访中,陈树林告诉记者,尽管《雪后晴天》是部传奇电视剧剧本,但作品当中所描述的许多事都曾真实地发生过。“像日本人发明的‘人狗比赛’、将中国妇女抓来当他们的慰安妇、随意枪杀中国人、闯进老百姓家抢东西等等,许多都是我曾亲眼见过或听大人们说过的。”陈树林描述说,特别是文中关于日本宣布投降前夕,日本兵的反常表现那些片段就是他亲眼所见。“那几日,街上异常平静,大街后巷,看不到一个腰挎大刀、脚穿长靴、耀武扬威的日本兵,也听不到宪兵队里每天练兵的声音。这样的情景持续有三五天,街坊百姓感到很奇怪。终于在一天晚上,宪兵队里传出声音,就像中国‘和尚上台,尼姑念经’,还敲击着乐器,声音是那样的悲凉和伤感。”“日本宪兵将库存的日本牛奶和一些吃的东西及锅碗瓢盆等扔到街头,又将宪兵队的几条大军犬枪杀,甩在西后街垃圾堆里。”

陈树林说,也许是自己年少对日本侵略者的记忆非常深刻,所以,初中毕业后考上江都师范的他,怀着用笔记录历史的信念,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将这段曾发生在自己家乡的真实抢亲故事写成了一篇很短的“豆腐块”小说,取名叫《赵大话抢亲》。随后,这篇小说发表在了一本叫《垦春泥》的杂志上。

读完师范后,陈树林回邮,先后在农村学校做过教师、教导主任和校长,之后转行进了商业系统工作。这期间,他还将短篇小说《赵大话抢亲》改成了长篇小说。

1998年,在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下,临近退休的陈树林产生了一个想法,围绕抢亲故事再写一部电视连续剧。然而,由于年纪已大,再加上从未有过这方面的创作经验,刚开始他的家人并不支持。可不服输的陈树林硬是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他专程到全国劳模、养鸭大户郭怀珠的鸭棚中体验生活,与郭怀珠同吃同住7天,只为记下养鸭人的真实生活。为了力求故事的完整与真实,他多次骑着自行车下乡走访剧中人物赵大话和她的妻子,并拜访一些当年的事件亲历者。有时候,半夜想到一个好点子,他会立即披衣下床忙写作。就这样,经过八年的“抗战”,2006年8月,废寝忘食的陈树林硬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与勤奋,终于完成20万字《雪后晴天》剧本的创作。

采访中,陈树林坦言,这些年来,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这部凝聚自己多年心血的作品搬上荧屏。为此,他曾在女婿的协助下,先后向国内多家制作公司寄去自己的剧本。《雪后晴天》鲜明的主题、曲折生动的情节,不但引起了广州、甘肃等国内多家制作单位的兴趣,而且被江苏电视台、扬州晚报、高邮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甚至还有福建一家专门的影视制作公司向陈树林寄来了《录用通知书》,表示愿意来邮拍摄这部《雪后晴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多年过去,《雪后晴天》始终未能与观众见面。

虽然这部作品没有“面世”,但陈树林说,这些年,他一直没有放弃对《雪后晴天》的打磨,“只要有空,我就会把我的作品拿出来,从头到尾对每一个细节反复多次推敲和修改,如对发生在高邮的对日最后一战,目前,我已按史料记载,将其改成抗日战争最后一役。同时,我还适当补充和增加了部分军民共同抗击日寇的情节。”陈树林表示,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他希望这部带有高邮水乡泥土芬芳的抗日传奇作品能够受到更多关注,并在有识之士的支持下搬上荧屏,与广大观众见面,让更多中国人通过《雪后晴天》,了解高邮、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