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2 00:00:00 作者:夏金明 整理 来源:今日高邮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八日,新四军一部和地方部队经过周密部署和密切配合,在我县境内新庄、野徐庄一线的三垛河畔,出其不意地伏击日、伪军,歼敌一千八百多名。这是自抗战以来发生在高邮境内的一次最大的伏击大捷,也在苏中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战前准备
为了加强控制高邮、兴化、泰州一线的交通要道,封锁、分割我根据地,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将盘踞在宝应城的伪苏北绥靖分署特务第二团马佑铭部调往兴化南面的周庄驻防。不久,我一分区得到宝应地下党送来的情报,四月二十一日,“马团”集结在宝应城, 准备调防,二十二日,伪四十二师一部已由高邮开抵宝应接防,预计“马团”两三日内将离宝应,苏中第一军分区决心乘“马团”调防之机,迎头痛击。
“马团”是伪孙良诚部的一张王牌,该团有四个足营,约一千五百多人,武器装备十分精良。该团自恃人多势众,骄横跋扈,少将团长马佑铭作恶多端,得到日酋的垂青。根据情报分析,“马团”由高邮城向东开拔时,除高邮城的李化南部护送外,还有日军掩护,因此欲歼“马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一、选择地形。我苏中第一分区及部队领导同志对“马团”所必经的路线作了实地观察和具体分析后,选定三垛东新庄至野徐庄这段约七华里的狭长地带作伏击战场。这里有百十米宽的三垛大河(即北澄子河东段),大河两边村庄较多。河北岸,除新庄紧靠公路,房屋已被日寇烧成断墙残壁,难以伏兵外,其余村庄既可伏兵,也可出击;河南岸除有村庄可伏兵外,还有可利用出击的十条大小河沟。此伏击地段离高邮、兴化两大敌伪据点均有四十华里以上,虽然有河口和三垛小据点靠近,但只驻有少量的日伪军。当时,麦子都已拔节,成为天然的“青纱帐”,对我军隐蔽更为有利。而且这块地区早在一九四二年就开辟为抗日根据地,群众基础好,民兵武装强。若在这个地区布置一个“口袋阵”,将会给“马团”以歼灭性的打击。
二、兵力部署。我一分区伏击“马团”的计划,很快得到苏中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委陈丕显的批准,军区即调遣苏中新四军主力五十二团和三分区特五团会同一分区特务营、江都独立团一道参战,并要求各参战部队密切配合,全歼“马团”。伏击战统一由一分区副司令员刘飞指挥。战前,部队作了具体分工:各参战部队组成河南、河北两个纵队,河南纵队由江都团和三分区特五团组成,由刘飞统一指挥。该纵队的兵力布置和任务是,江都团三营埋伏于东段的王家墩、刘家舍、薛家舍一线,担任正面阻击任务;江都团一营营部率一、二连伏于中段的敦家舍、居家舍一线,机动出击,配合河北纵队歼灭公路和河中的敌人,江都团团部一营三连伏于高地舍。三分区特五团设伏于木棚沟以西,为河南纵队的左翼部队,其中一营位于瓦屋舍,警戒三垛敌人增援,阻击向西溃退的敌人;三营位于五条沟一线,阻击向南突围的敌人,并伺机出击,配合江都和河北纵队歼灭敌人,团部率二营位于俞迁庄,并伸一个连至张家墩,配合河北纵队歼灭向西溃退之敌。河北纵队由五十二团、一分区特务营组成,统一由五十二团团长张谊友指挥。其设伏位置和任务是:五十二团三营两个连及二营六连位于东段的野徐庄、宗家舍一线,待河南江都团开火后,即迅速出击,将敌消灭于公路上,任务完成后,即向西协助一营攻占新庄;一营位于花庄,待三营打响后,即强占新庄;一分区特务营埋伏于南甘垛,把守“袋口”,负责警戒,任务完成后即向东配合攻占新庄,五十二团三营一个连位于蒲团舍,担任河口方向的警戒。河北纵队指挥所率二营两个连及五十二团直属炮兵连、特务队等为第二梯队,位于顾家桥。总指挥所位于三垛河南小贡家厦,并分别在河南的郭家庄和河北的九倾舍设立急救所,各营团均设绷带所,五十二团的后方机关及随车医院设于北面的官庄。
三、战前动员。参战各部队在临泽以北地区集结以后,总指挥部即召开各部队指挥员会议,传达军区的指示,分析抗日斗争的形势,阐述歼灭“马团”的重要意义,要求各参战部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打好打胜伏击战。尔后,各团又召集连以上干部会议。五十二团指战员还集体讨论、颁布了《战斗英雄条例》,办了战士《决心》快报,全体指战员怀着对敌伪的刻骨仇恨,一致表示,叫敌人有来路,没有去路,吃掉“马团”,杀敌立功,打个漂亮仗,迎接大反攻。在集结待命期间,各部队进行了野战动作演习,提高军事素质,充分做好战斗准备。
四、情报工作。战前,我部队和地方干部对“马团”调防所必经的路线布下了侦察人员,密切注视敌伪动向,部队侦察人员和地方敌工人员,有的通过高、宝两城的“内线”关系,及时将情报传到部队;有的化装进入沿途城镇,观察敌人动向。高邮情报人员及城区、界首区地方干部亦全力侦察敌伪动态,当“马团”由界首南下时,我情报人员和地方干部分段埋伏于运河堤边,侦察敌情,弄清敌人的人数和各种武器装备。高邮团团长张波率领一个连,带着电台,秘密活动到高邮城区,在地方情报人员的配合下,随时将情报向总指挥报告。同时由总指挥部派出侦察小组,在三垛以西监视敌情,并在大庵、小庵设立秘密观察所。
五、秘密进入阵地。为了不使敌人觉察我军的行动,出敌不意地伏击敌人,我军做到敌动我动,每到一处都注意和封锁消息。二十五日下午四时,在得悉“马团”已由宝应城南开发后,我部队当晚即由临北地区移到临泽以南的董家潭、官垛、邓家庄、姚费庄一带隐蔽休息。二十六日,“马团”由界首镇开至高邮城,我部连夜南下,于二十七日拂晓进入伏击地带。各参战部队进入预定地点后,即隐蔽于室内,分区作战科长及各兵团参谋长率营连干部化装至伏击地带视察地形,绘出详图,确定出击路线。
战斗经过
四月二十七日,“马团”在高邮城休息一天,二十八日上午,在日军山本旅团长谷川大队两个中队、西垣大队一个小队共三百多人和伪八十七团三营二百多人的护送下,水陆两路由高邮城向东拔营,上午十时到达三垛,下午二时左右,敌伪改变队形,由三垛东进。
下午三点多钟,敌人逐渐进入我伏击圈。前哨部队到达宗家舍、野徐庄之间,因公路缺口,部队无法通过,他们便寻找船只搭浮桥,停止前进二十多分钟,而后续部队和船队并未停止,故逐渐赶上了前哨部队。这为我军全歼敌人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点半钟左右,待敌后卫部队全部进入我伏击圈,前哨部队接近我阻击部队时,我总指挥所下达了出击的命令,埋伏在河南东段的江都团三营即以猛烈的火力向敌射击,紧接着,我河北纵队负责阻击的五十二团三营两个连和二营六连的战士迅猛地冲上公路,截击敌人。与此同时,埋伏在西段的我三分区特五团一营和一分区特务营即以交叉火力死死地封住“袋口”。我河南、河北纵队一起出击,敌伪遭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队伍顿时大乱。
河里敌人的船队除在最前面的一艘汽艇仓惶向东逃窜外,其余都很快瘫痪在河里,船上敌伪纷纷钻出船舱,跳到河里企图突围。但在我河南纵队战士们的枪口下,许多都成子“活靶子”,有的刚爬到岸边,就死于我军战士的刺刀之下,有的则淹死在河里。
走在“马团”后面的一百多名日军和二百多名伪军见伏兵四起,即夺路抢先占领新庄,凭着断墙残壁进行顽抗,孤守待援。我五十二团一营指战员即从北面跑步向新庄扑去。由于庄河阻隔,加上敌人火力密集,我一营教导员汤江声、一连指导员和一些战士血洒沙场,光荣牺牲,三连指导员也身负重伤。在此情况下,三连长吴邦栋立即组织突击小组,拖着麻绳,在火力掩护下强渡庄河,紧接着全连战士也迅速攀绳过河,冲上庄头,用手榴弹开路,占据了两间破屋。这时,日军拿出所谓“武士道”精神,剥光上衣,端着刺刀狂叫着向我二连扑来,我二连战士也挥动刺刀向敌人冲杀,双方交混肉搏,血流遍地。在我军战士的英勇拼搏下,日军一个个倒了下去,敌人见反扑不成,又以更多的兵力肉搏。正在我二连战士同敌人浴血奋战时,我一连及时赶到,这时,敌人用火力封锁我一、二连的后方,断我增援,并进行了一次比一次更为残暴的反扑。我一、二连的一百多把刺刀在英勇无畏的战士手里挥舞不停,每把剌刀上都沾着日、伪军的血污。有的战士剌刀剌弯了即掉转枪托向敌人砸去,枪托砸坏了,便冲上去和敌人扭在一起,拉响身上的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有的战士牺牲了,干部接过长枪向敌人冲去,干部牺牲了,战士又接着指挥。这样迫使新庄北部的敌人丢下几十具尸体退守到新庄的南段,继续顽抗。不久,我五十二团一营三连上来了,三分区特五团和江都团一部也渡过三垛河前来增援,将敌人团团困死。这期间,敌人曾两次企图突围,都被我军打退。三垛、河口据点的伪军更不敢前来增援。 黄昏时分,五十二团参谋长胡乾秀指挥炮火向新庄的敌人进行轰击,顽敌又死伤大半。天黑以后,我部队主动撤出战斗,剩下的三十多名日军和部分伪军第二天大早才逃回据点。
这次伏击,共击毙日军二百四十人、伪军六百多人,俘虏日军七人、伪军九百五十八人。日军山本顾问、伪“少将团长”马佑铭、中校副团长韩永恩等都成了我军的俘虏。缴获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有:重机枪一挺、轻机枪十挺、曲射炮和迫击炮各两门、掷弹筒十二个、冲锋枪三支、步枪一千一百二十支、手枪四十八支、汽艇两艘、木船二十多条、电台三部、电话机二十部、炮弹三百多发、手榴弹两千枚、子弹二万五千多发和其它军用品。“马团”敲榨勒索来的几百两黄金也成了我军的战利品。
三垛河伏击战出奇制胜,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受到了新四军军部、一师师部、苏中军区和苏中一地委的通令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