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爱心点燃生命希望

2016-02-01 00:00:00    作者:王齐 夏慧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日前,我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韩素玲从南京中大医院返回高邮。记者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她的家中,听她讲述了捐献背后的故事。

意外!突然与一个陌生的生命有了联系

2015年11月中旬,正在上班的韩素玲接到了来自市红十字会的一个电话,说她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外地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初次配型成功,问她愿不愿意捐献。

“突然之间发现自己与另一个陌生的生命有了联系,确实蛮意外的。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挽救对方生命的重要性,于是很快就履行了相关捐献手续。”韩素玲坦言,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她已经忘记自己曾经报名参加过造血干细胞样本采集,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签署同意书之后,我自己内心也很忐忑,担心会不会对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影响。”韩素玲告诉记者,为了了解更多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信息,她除了上网查找资料,还和扬州市已经成功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们取得联系,听他们讲述捐献的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2015年11月27日,韩素玲再次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电话。“这次电话是为了再次确认我愿不愿意捐,如果愿意的话,则约定去扬州做高分辨检测的时间。”韩素玲回忆道:“当时我思考了一下,因为我觉得,自己既然做了高分辨,就一定要去救人,不能给了别人希望又打碎它。”

2015年11月29日清晨5点左右,韩素玲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赴扬州做高分辨检测。“做完检测,我就有预感一定会成功。”韩素玲笑着说。果然,在2015年12月11日,她又一次接到了同一个电话,得知自己高分辨检测成功了。

为了能在捐献时保持最好状态,韩素玲开始锻炼身体,坚持每天步行上下班。她还专门下载了一个软件,记录每天运动量。韩素玲在积极准备着,但她的丈夫却十分担心,怕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妻子的身体造成影响。韩素玲便一点点地解释给丈夫听,安慰他捐献对身体并没有伤害。经过她的耐心劝说,丈夫决定支持韩素玲捐献造血干细胞。“不过,我没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里的老人,怕他们担心。”韩素玲说。

圆满!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今年1月20日,韩素玲正式踏上捐献之路。“很巧的是,我去南京中大医院的那天,一位来自徐州的志愿者刚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准备回家,另一位来自盐城的志愿者正在采集造血干细胞。”韩素玲介绍说,亲眼看到两位志愿者捐献中和捐献后的状态,以及听了他们的经验介绍后,“心里踏实多了”。

1月21日早上8时30分,韩素玲开始使用动员剂。“21日、22日,感觉一切正常;23日、24日,身体有稍微不适,类似感冒症状,但都可以忍受。”韩素玲告诉记者,那几天正巧遇到“霸王级”寒潮,她担心外出锻炼可能会着凉,影响捐献。于是她改变锻炼方式,每天坚持在房间里一圈一圈地走,以这种方式完成每天的锻炼目标。“今天没有坚持外出跑步,因为温差太大。为了成功捐献,我要保重身体……”这段话来自韩素玲的微信“朋友圈”。

1月25日上午9时左右,在经过一系列前期准备后,韩素玲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医生在她的两只手臂上插上输液管,血液缓缓地从她一只手臂的静脉被采出,再经过分离机的循环,把其中的造血干细胞收集起来,血液再由另一只手臂输回她的体内。“整个捐赠过程会有轻微不适,如嘴角有点麻等,但医生、家人、同事,还有省、扬州市以及高邮市的红十字会领导一直陪在我身边;稍有不适,就会有医生帮我缓解,我很放心。”韩素玲说,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在捐献过程中,她还喝了一些鸡汤。

1月25日13时35分,4个半小时候后,韩素玲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共采集了162毫升富含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结束后,躺在病床上,虽然疲惫,但却十分开心,因为终于顺利完成任务了!”韩素玲感慨道。

1月25日16时,带着大家美好祝福的“生命种子”终于启程运往外地,救助那位与韩素玲配型成功的患者。

期待! 希望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其实,这次捐献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付出,背后离不开很多人的努力和帮助。我在救助患者的同时,他们也在温暖着我。”韩素玲感激地说,在南京中大医院期间,除了医生、家人、同事,还有省、扬州市以及我市红十字会的领导一直在她身边默默地支持着她。此外,还有一位陌生人给她送来了水果和鲜花,为她加油鼓劲,让她深受感动。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经历,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韩素玲说:“当然,在你加入中华骨髓库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一旦加入,就一定要做好捐献的准备,并且配型成功后,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

“我市自2004年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已有500多份志愿捐献者资料加入中华骨髓库,但与所需救助的患者人数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韩素玲是我市首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她用行动证明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既不会影响自身健康,又能为患者带去生存希望。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中来,给那些急需帮助的患者以生的希望。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