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4 00:00:00 作者:苗菁 姚红兰 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甘垛镇人民调解员王福太调解工作素描
日前,记者来到甘垛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看到一位精神抖擞、红光满面、身材不高、腰板硬朗的中年人,正在为两户人家调解一起邻里纠纷。虽然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经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解后,双方笑哈哈地走了。他就是王福太,人们都夸他是耕耘在调解一线的“老黄牛”。
王福太是甘垛司法所所长,从事调解工作15年来,他始终立足本职,扎根基层,勤勤恳恳,无私奉献,辛勤耕耘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安定的工作岗位上,为维护辖区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赞赏。他先后获得扬州市优秀调解员、先进个人、十佳公仆等多项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甘垛司法所连续多年被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评为先进单位、优秀基层站所。
群众利益无小事
虽然调解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且繁琐的工作,但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群众有合理诉求,王福太都会倾力帮助。
2015年12月,朱某在儿子的陪伴下来到甘垛司法所,向王福太诉说打工时的遭遇:朱某自2012年3月起便在某化工企业打工,2014年5月19日,朱某在车间打扫卫生时,不慎从高处跌落,造成左腿粉碎性骨折。事情发生后,企业负责人承担了所有医药费,却拒绝支付误工及人身伤害赔偿费。王福太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为此纠纷应属于工伤赔偿范畴。由于朱某没有与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如果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仲裁部门难以认定,因此按照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予以解决比较妥当。为此,王福太与企业负责人商谈,摆事实,讲道理,说得该企业负责人心悦诚服。经过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企业赔偿朱某人身伤害等各种费用35000元。
2016年1月18日,某青年请求王福太帮助解决其父亲劳动关系纠纷。该青年气愤地说:“我父亲在一家公司打工,现患了直肠癌需要大额医药费,父亲在企业已经工作好几年,企业没有为我父亲缴纳医疗保险,现在要求企业补缴医疗保险,并对医疗费进行补偿。”在受理申请后,王福太让双方坐下协商解决,但双方都不肯让步。他多次找企业负责人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此事的利与弊。经过大量工作,企业同意一次性补偿10万元。当事人事后激动地说:“王所长用真心和爱心维护了我父亲的合法权益,真是咱们老百姓的贴心人!”
社会安定的“维稳器”
人们常说“小事处理不好会变成大事”。调解民事纠纷是很平常的事,调解好了,就可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调解不好或不及时调解,就可能将矛盾激化。
2015年春节前,甘垛镇某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突然断裂,共欠职工工资80多万元,该企业50多名职工围堵镇政府。王福太得知情况后赶到现场,一边稳定职工的情绪,一边要求他们推选出3名代表进行商谈,以此疏散现场聚集的群众。经多方协商和做工作,企业职工终于在年前拿到了他们应得的工资。可他们哪里知道,他们所拿的工资中有50000元是由王福太自己先帮企业垫付的。
王福太说,人民调解员既是矛盾化解的“稀释剂”,更是社会安定的“维稳器”。多年来,王福太已为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800余万元。
真情巧断“家务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大量的民事纠纷发生在家庭。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但王福太认为:作为调解员,难断也得断,不然就维护不好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他说:“别看这些鸡毛蒜皮的家庭小事,如果不及早处理或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事,甚至发展成治安、刑事案件,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多年来,他就是用自己满腔的赤诚之心,不辞辛劳地走乡串户,调处了无数家庭纠纷,挽救了一个个濒临破裂的家庭。
甘垛司法所在矫人员中有一名成长于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由于其父亲疏于管教,他在外同一伙人组成盗窃团伙,专门在夜间行窃,后来被判缓刑。在甘垛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期间,他情绪低落,憎恨家庭对其不负责,憎恨父母太自私,一度有了轻生的念头。王福太不仅在思想上对其进行教育,还专门跑到几百里外其父亲打工的地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其父亲沟通、谈心,引导他换位思考,站在儿子的立场和角度设身处地想一想。经过王福太的耐心开导、调解,父子双方的矛盾终于缓和了下来。后来,王福太还想方设法在甘垛镇某企业帮其找了一份工作。
“三无”刑释人员姜某,身患残疾,自从释放后,情绪不稳,经常无故打人骂人,甚至连自己的父母也不放过。王福太得知这一情况后,来到姜某家中,听着姜某父母的哭诉,看到老人眼神里流露出的无助,王福太暗下决心,为了老人,再难也要把这事解决好,更要缝补好撕裂的亲情。他随即找来姜某促膝交谈,在得知姜某想自主创业后,帮助其联系相关部门助其发展事业。如今,这位刑释人员已娶妻生子,走上发家致富之路。现如今老夫妻俩只要见到王福太就会动情地说:“谢谢你,要不是你,我们这个家就散了,是你挽救了我们这个家。”
15年来,王福太凭着一份执着与坚韧,凭着敢于争先争优的精神和对调解这份工作的热爱,克服了重重困难,始终保持年调解纠纷60件以上,调解成功率99%以上,调解协议履行率100%,在基层群众中有较高威信,赢得了群众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