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一个工作室 帮了一群人

2016-04-24 00:00:00    作者:陈宏明 戴顺阳 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张桂祥工作室”二三事

2015年6月,市检察院成立了由扬州市劳模、有着十二年信访工作经验的优秀检察官张桂祥负责的“张桂祥工作室”。“张桂祥工作室”成立后,提出了“有困难、找桂祥”的工作口号。

“张桂祥工作室”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接待群众10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了一批困难,使绝大部分人都获得了满意的答复,化解了群众心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同时,工作室也有力地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地方稳定。《江苏法制报》先后两次对“张桂祥工作室”的事迹作了宣传报道,省市委政法委、省市检察院等单位领导到检察院视察时,都对“张桂祥工作室”给予高度肯定。

高邮版的“六尺巷”故事

贾秀珍是位70多岁的五保残疾老人,居住在一间老房子里,平时出行都是依靠轮椅,没有固定收入,生活贫困。

原本平静的生活,在2010年被打破。老人因为房屋相邻权的问题与邻居打起了官司,该案先后经过调解、判决、执行等阶段,但老人一直认为自己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于是坐在轮椅上开始了上访之路,多个部门作出了努力,仍然没有平息两家的纷争。

2015年6月,贾秀珍坐着轮椅前往市检察院申诉,“张桂祥工作室”的检察官们承办了该案。

考虑老人出行不便,且正值酷暑,检察官们多次到纠纷双方的当事人家里做工作,在讲法律的同时,多次引用“六尺巷”的故事引导双方重归于好。在得知老人生活困难后,检察官们多次与社区协商沟通,加大对老人的扶助力度,让老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张桂祥工作室”的检察官们设身处地为双方着想、为双方排忧解难,最终感动了双方,双方各自作出了让步并于近期达成了和解协议,重归于好。

家住卸甲镇的王奶奶与女儿相依为命,2015年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这位老人身上。因发生纠纷,王奶奶的女儿不幸被人杀害,且犯罪嫌疑人没有能力进行赔偿。痛失爱女之际,王奶奶的生活更加艰难。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奶奶听说检察院有个“张桂祥工作室”专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邻居帮自己写了封信,将自己的情况和困难反映给 “张桂祥工作室”,希望获得救助。

没想到的是,信才寄出去三天,张桂祥就带领“张桂祥工作室”的检察官们来到了王奶奶家中。检察官们一边安慰老奶奶,一边进一步核实她所反映的情况。令王奶奶忘不了的是,临走之前,张桂祥握着她的手说:“老人家,请放心,我们检察机关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您!”

经过一个月调查核实申报等工作,去年中秋节前一天,检察官们再次来到了王奶奶家中,将一万元刑事被害人救助金交到了她手上。

“三心一观”解民忧

作为在检察战线上工作多年的检察官,张桂祥总结出了“三心一观”工作法,就是在接访工作中,要树立全局观,要胸怀同情心、责任心、进取心。

2015年,汤庄镇的一对小夫妻开着轿车送孩子上学,路经集镇时与一辆物流货车相撞,妻子死亡,丈夫重伤住进医院,由于肇事者需等法院判决后才支付赔偿金,重伤者的治疗费用成了问题。“张桂祥工作室”的检察官们获悉后,主动到医院核实相关情况,并送上了救助金。

老宋是一位年迈的残疾人,因分家产不服人民法院判决,多次到两级法院上访未果,遂到检察机关上访,张桂祥接待了他。在做笔录时,老宋就其名字中的一个“sheng”字与张桂祥较了真。因这个读音有许多字,张桂祥问是什么字,老宋在桌上比划了一下,上面是“士”,下面是“巴”。送走老宋后,张桂祥立即查了《新华字典》和《辞海》,都没有发现宋某比划的字。第二天,张桂祥打电话将老宋找来对这一个字进行了说明,老宋对接待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连声称赞。后来,张桂祥又对宋某的涉法纠纷依法作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他的态度和诚心最终让老宋满意,就此罢访息诉。

近年来,因企业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土地征用以及拆迁补偿等问题到检察机关上访的群众较多。“张桂祥工作室”的检察官们没有以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为由而一推了之,而是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准确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同时多方联系帮助解决问题,真正做到让群众含着怨气来、带着满意回。

……

“‘有困难、找桂祥’工作口号的提出,不但反映了检察机关司法为民的高度责任感,更反映出检察机关朴素浓烈的亲民近民情怀”。这是江苏省人大代表、扬州市侨联副主席高志刚在参观“张桂祥工作室”时做出的评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