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00:00:00 作者:薛勇 夏慧 来源:今日高邮
预防接种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呵护未来”的一项健康工程。在我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基层,不辞辛劳,在最平凡的预防接种岗位上年复一年地坚守着,为孩子们的健康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护墙。在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其中一位预防接种工作者,听他讲述开展预防接种的故事——
三阳河畔、少游故里,有这样一位接种医生,平时讲话不多,可每当见到前来打针的孩子,只微微一笑,孩子们就能感受到他的和蔼与亲切。从事预防接种工作18年,他始终耐心、细致、负责,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事故,也没有收到过家长投诉。他就是三垛中心卫生院接种医生丁广友。18年来,从家长口中的“小丁先生”到现在的“丁大大”,他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让孩子们都健健康康成长”这一最普通却最庄严的承诺。
1998年,丁广友从扬州卫校防保班毕业后,被分配到我市原二沟乡卫生院防保组,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虽是科班出身,但丁广友的心里却十分明白书本理论与实践服务的距离。为此,他虚心地跟着同事学习,熟记预防接种程序、接种注意事项,掌握副反应鉴别诊断与处理技术等。
预防接种工作事关公众健康,然而在推行初期,并不十分顺利。丁广友还记得当时原二沟乡保安村两个小孩的家长因担心会出现副作用,坚决不肯给孩子打预防针。其他同事犯了难,但倔强的丁广友却坚持上门去做工作,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当时老百姓思想比较传统,接受这些还是要有过程的,如果我们不去宣传,那这项工作就更难推动。”丁广友告诉记者,他一次次地上门做工作,终于见了成效。“免费接种、送苗上门”,两位家长被丁广友的诚心打动,终于松了口。
本地人对预防接种工作不理解,外来务工人员情况更是糟糕。原二沟乡卫生院附近的砖瓦厂曾经有一批外省的民工,十多名儿童跟随他们的父母住在厂棚内。知悉情况的丁广友对此很不放心。于是,丁广友背上疫苗冷藏箱与同事一起赶到厂区,逐户上门送服糖丸,查问接种史。当得知这些孩子基本没有接种史时,他竭力向家长宣讲接种疫苗的相关知识,动员家长带着孩子前去接种疫苗。由于这批外省民工文化水平不高,加之语言交流很不通畅,起先,他们对丁广友的热心并不领情。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并托人找到该厂厂长做工作。再三努力下,丁广友终于为这批孩子免费单独建档,补种疫苗,直至这些孩子离开当地。
为了确保不漏掉一个孩子,每当有预防接种任务时,丁广友总是提前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去宣传、动员。“有时,我们还会带着疫苗冷藏箱到村民家里去接种。”丁广友说,那时,很多像他一样的基层接种医生,就是靠着一双脚,为孩子们踏出健康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大众对预防接种有了更深的了解,许多家长会主动带着孩子到医院打预防针。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家长和孩子服务,切实保障辖区内儿童接种安全,当时的丁广友积极建议取消玻璃注射器使用,并率先改用一次性注射器。网络普及后,丁广友还从规范接种流程入手,向单位申请开展全市首批数字化门诊建设,服务流程得到了全面优化,受到了儿童家长们的赞许。此外,丁广友积极联合妇保、儿保等诸专业同事,开设“妈妈课堂”,重点讲述儿童预防接种“那些事”,为年轻的家长们提供正确引导,送出育儿“真经”。
为适应社会新常态,有效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2012年起,丁广友积极探索试行流动人口定期筛查、定期联络和定期补种。通过QQ、微信和电话等,与多名在外务工的家长建立常态联系,获取信息、提供指导,有效提高了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和及时率。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多年来,耐心细致成了丁广友的标签,辖区内的宝宝要接种了,家长们有什么问题总会先来问问丁广友,大伙儿都觉得听丁广友的准没错。年初,丁广友被评为“扬州市最美接种医生”。日前,他又被评为“省优秀接种医生”。
路漫漫其修远。丁广友说,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加倍努力,为预防接种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健康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