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李健超 从退伍军人到农场主

2016-05-03 00:00:00    作者:吴继原    来源:今日高邮

        在卸甲镇郭楼村,有这样一位90后小伙,他退伍后主动返乡创业,在镇村及家人支持下,先后投资80多万元兴办起占地30亩的鸿翼家庭农场。目前,该农场存栏肉鸡2.4万只、种植西瓜15亩,初步形成了生态种养、绿色发展的模式。他就是卸甲镇“双带”典型人物、郭楼村团支部书记、鸿翼家庭农场主李健超。近日,笔者专程前往卸甲镇郭楼村对他和他的家庭农场进行了实地采访。

 情系乡土 退伍甘当“创二代”

在鸿翼家庭农场,笔者找到了戴着口罩、穿着蓝大褂的李健超。他正搬着一袋袋上百斤的饲料放到身边的小推车上,然后与工人们一起,将饲料分别装入各个鸡舍的食盒中……

见笔者来访,李健超放下手中的活,与笔者攀谈起来。他告诉笔者,2011年12月份,他从高邮中学报名应征入伍,在空军某部福州指挥所服役。服役期间,他曾2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13年12月,他从部队退伍。

李健超的父母是搞钢结构的,家庭条件不错。退伍后,李健超的家人准备为他找一个固定安逸的工作,可李健超却自有打算,一心想回乡创业。

为了摸索创业的门路,李健超先后到南京等地边打工边了解外面的世界。最终,他决定回乡发展家庭农场,并利用半年多时间,到本地有名的生态养鸡场当学徒工。2015年10月,他创办了属于自己的鸿翼家庭农场。

初出茅庐搞创业,资金哪里来?李健超极力说服父母和亲友,给予他创业资金上的支持和帮助。一开始,父母对他的这一大胆创业举措并不理解,认为他这是在冒险。可父母拗不过李健超软磨硬泡,最终还是勉强同意了他的创业计划,并先后给予他近80万元的资金。

兴办农场 不畏艰辛圆梦想

在镇村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以及家人的帮助下,去年10月中旬,李健超成片流转到了自家附近的30亩农田,并于去年底,兴建了一幢300平方米的育雏室、2幢1400平方米的简易养鸡棚舍和部分配套用房,开挖了一个1400平方米的鱼塘,平整出7亩多的蔬菜用地。李健超特意为他创办的家庭农场起了“鸿翼”的名字,大门旁边还写上了“拥抱大自然 享受纯天然”的醒目对联,其用意不言而喻。

今年春节期间,当别人还沉浸在节日欢乐中时,李健超已忙得不亦乐乎。他一次性购买了2.4万只鸡宝宝,开始搞规模养殖。

在育雏室里,李健超与相关技术人员一道给雏鸡注射疫苗、投喂雏料、调控室温、清扫鸡舍。为了随时掌控雏鸡的状态,李健超除了白天泡在异味扑鼻的育雏室,夜里还要不时起身查看。

为了提高养鸡效益,李健超从苗鸡进棚时,就开始自购玉米等原料加工成鸡饲料,并每天仔细观察鸡的生活习性,从源头上预防疫病的发生。为此,他常常是眼眼一睁忙到熄灯。

李健超告诉笔者,目前,他的农场除了2.4万只鸡、2亩鱼塘外,还种植了15亩西瓜。他利用鸡粪给西瓜当有机肥,等西瓜让茬后再种玉米,同时鸡粪还可做鱼饲料,从而形成循环种养模式,真正做到了“绿色纯天然”。

谈到创业的艰辛,李健超开玩笑说,他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自讨“苦”吃。为了积累养鸡经验,他曾只身到周边养鸡场,不要工钱,边打工边学徒,这一呆就是半年多时间;为了尽快拿到兴办农场所需田地,他在村干部的帮助协调下,以比周边高100元/亩的租金将30亩农场用地一次流转到位;为让首批成品肉鸡尽快上市卖个好价钱,他多次赴扬州、南京等地联系客商。眼睛熬红了,皮肤晒黑了,声音沙哑了,他全然不顾……

“我今年的目标是等首批肉鸡出栏后,再规模养鸡三批次,全年养鸡10万只,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明年力争收回投资,后年赢利。”谈及未来,李健超信心满怀。

多方支持 “双带”路上显身手

在李健超创办家庭农场的过程中,他付出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艰辛。也正因为他的执着,才赢得了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在李健超返乡创业遇到困难时,镇村领导及相关部门及时向他伸出了援手。无论是流转土地,还是协调相关矛盾;无论是申报家庭农场项目,还是申请政策、技术扶持,他都得到了各方的鼎力支持。

更让李健超感动的是,他在部队认识的女朋友邵晓明,在他退伍返乡创业后,一路追随着他,并且用实际行动支持他创业。“与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创业,虽苦尤甜。”现在已是李健超未婚妻的邵晓明告诉笔者,她之所以退伍后辞掉马鞍山中级法院书记员事业编制的工作,并且不顾父母的反对,只身来到李健超的身边,就是看中李健超的敢想敢干的闯劲。

李健超说,“现在我最愧疚的是对不住自己的未婚妻,她从城市来到农村与我一起创业吃苦,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但我相信,经过不断努力,未来我一定能够让她过上好日子……”

今年年初,经过组织推荐,李健超被列为卸甲镇郭楼村年轻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并担任该村团支部书记,成当地“双带”典型人物。他表示,在今后的创业路上将大胆去闯、奋力去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创业致富,为改变家乡面貌作不懈努力。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