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6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线上融线下 共赢犹可期
乐购超市入驻高邮两年后悄然关门,一时让邮城消费者唏嘘不己。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市近两年间关门歇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不下10家。另外,目前虽然有些超市没有关门歇业,但规模在缩小,苦苦支撑;有的是在销售库存商品,处于即将停业状态。以大卖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零售业未来还有希望吗?
传统零售“触电”尤深
大卖场、大超市在市场上接连失利,个中原因耐人寻味。在高邮人的忆记中,除乐购超市新近关门外,以前还有华联、时代等大卖场、大超市也曾相继关门。乐购超市市场部的朱经理把乐购超市关门的原因归结为“电商和物流迅猛发展,对零售业尤其是大卖场或超市冲击很大。另外,高邮的商业布局不够合理,同质化竞争明显。”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各个大卖场或超市的年营业额基本以15%的水平下降。有的是因为规模较大,一时难以“掉头”,只好惨淡经营。某大型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跑马圈地开店就能挣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他分析说,近几年高邮大卖场扎堆,已趋于饱和,再加上近几年经济增长平缓,与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基本持平,超市、商场开开关关已不足为奇。“老商业”黄先生认为,电商逆势“野蛮成长”对实体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市场饱和。市商务局相关人士认为,传统零售业在互联网时代,迫切需要转变经营思路,提升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记者查阅的一份资料显示,2015年国内网络购物比上一年增长37.2%,将年增幅只有10%左右的社会商品零售增长率远远甩在后面,令传统零售业望尘莫及。就我市而言,近两年,互联网线上交易额也成倍数增长,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这就意味着人们购物的方式已开始向线上购物倾斜,传统零售业面临着较大压力,现在百姓网上购物,食品类、服饰类、家居类等均可“一网打尽”。
实体商店更加“亲民”
面对电商异军突起,社会上对传统零售业一片唱衰声,但业内人认为,“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他们认为,深耕市场多年,包括大卖场在内的零售企业,不仅拥有广泛的顾客资源,完善的品管体系,强大的物流配送能力,且“门店多、分布广、贴近社区”,以及享有较好口碑的品牌认同度等,这些优势是电商平台一时所无法替代的。比如:苏果超市在邮城“三店鼎立”、东方商厦仍雄风不减、世贸国际异军突起外,还有苏果便利店、宏信龙等连锁超市等仍“钱”景光明。
如何看待实体店的未来?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一些振奋人心的观点。东方商厦负责人认为,实体店有更多的方式可以留住消费者,比如可通过门店改造、内部提升、精细化管理、供应链改造等来吸引并留住消费者。他介绍说,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众多商业零售巨头在电商的冲击下,仍取得不俗的业绩。这充分说明,传统的实体零售业是有很多发展路径的。世贸国际购物中心相关人士也分析说,传统实体店纷纷进驻社区,布局社区店,适应和满足了越来越多城市中产消费者的需求,这一消费群体不再以价格作为唯一的衡量目标,而是以追求生活品质和便利性为主。从这一点看,传统实体零售业仍然会受到消费者的钟爱。
“线上线下”共存共融
电商兴起虽对传统零售业带来重大影响,但也推进了传统零售业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引领了经营模式的创新。去年以来,国内掀起一股电商与实体店广泛联姻和并购的热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阿里巴巴与苏宁相互参股,京东入股永辉超市,沃尔玛全资收购1号店等,呈现了线上线下相互抱团取暖、相互借力的融合发展态势,有力地推进了经营模式创新、渠道再造。从我市“线上线下”共存共融情况看,阿里巴巴进军农村市场、联姻苏宁易购,京东商城以及中国特产1号店“落地”等都体现出“线上线下”的共存共融。业内人士认为,线上不可能完全取代线下,但两者发展会达到一个平衡点,在各自都充分发挥优势的情况下,会形成共存共融和联合,最终产生1+1大于2的共赢效果。
市场竞争,永远是优胜劣汰。面对电商潮的来袭,传统零售业能否行稳致远,完全取决于商家对未来市场态势的准确把握,“线上线下”最终将结成共赢体,使传统零售业换一种姿势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