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00:00:00 作者:丁小玲 陆业斌 来源:今日高邮
日前,送桥镇肖祠村留守女孩吕付婕,给该镇“天使心语”留守儿童之家吴兴芬老师写了一封满含深情的感谢信,信中写道:“从懵懂无知的儿童成长为一名初中生,您的谆谆教诲时刻激励我前行。今后我也要像您一样,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别人……”
16日上午,记者采访吴兴芬,提到学生吕付婕给她写信一事时,她倍感欣慰地说,让爱心火炬在学生心中传递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记者了解到,吴兴芬的爱心启蒙于儿时,践行于2008年,升华于2012年担任伦敦奥运会火炬手之后。
2008年,吴兴芬从扬州教育学院毕业后,放弃了小学教师的稳定工作,和丈夫吴联荣一起,自掏腰包5万元,购置了课桌、图书、电脑、投影仪等学习用品和设备,将自己在天山的老家改造成了一处社区学习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义务学习辅导和图书阅览等服务。
吴兴芬说,她小时候也是一个留守儿童,平时交流的对象只有爷爷奶奶。“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留守孩子的感受,我都能体会到,我不希望我的童年经历在他们身上重现。” 没有工资,没有酬劳,吴兴芬和丈夫吴联荣都是义务为孩子们作辅导。一到寒暑假,他们的“留守儿童之家”里就坐得满满当当。
2011年7月,吴联荣得知三星电子在网上开展伦敦奥运火炬手选拔活动,便将妻子的简历和有关资料发送了过去。让他决定要为妻子报名的是招募广告中的一句话“平凡榜样,接力不凡”。“我当时就想到了我们的‘留守儿童之家’,我们夫妻俩的力量是微薄的,如果能有更多的人来关心他们,接力这个平凡的事业,那就会有更多的小孩拥有完整、快乐的童年。”吴联荣说。
递交申请资料时,吴兴芬的个人事迹一栏中写道:“3年多来,已经有百余名留守儿童因“留守儿童之家”受益。”这大概是她当时最值得骄傲的事迹。然而,吴兴芬正是凭借“留守儿童之家”创办者的身份和事迹,在全国万余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并最终成为大陆地区10名火炬手之一。
2012年7月14日,吴兴芬代表亿万国人远赴英国参加伦敦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当地时间14日8时(北京时间下午4点),英格兰南部小镇利明顿下起了雨,但仍有数以万计的英国民众涌上街头,观看奥运圣火的传递。吴兴芬就在传递队伍里。
“我跑的时候,雨越来越大,但大雨没有影响英国观众的心情。很多外国人和小孩都和我打招呼,向我不停地招手,竖起大拇指。作为一个中国人,此刻我倍感自豪。”吴兴芬告诉记者,她跑的是第47棒,虽然只有300米的距离,但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已成为她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吴兴芬感慨地说,成为奥运火炬手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2012年7月17日,她一回到家乡,就来到“留守儿童之家”,与孩子们分享传递奥运火炬的喜悦。她对孩子们说:“传递奥运火炬,就是传递奥运精神和爱心,希望大家永远铭记。”
采访中,吴兴芬告诉记者,参加火炬传递活动后,她在继续办好“留守儿童之家”的同时,还参加了其他公益活动。2012年冬季,吴兴芬以康佳集团“关爱大使”的身份,组织开展了“情暖贵州”公益活动,花2万多元购买了500多套御寒棉帽、围脖、手套,捐献给贵州省安顺市山京畜牧场小学的孩子们。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当时吴兴芬的“留守儿童之家”就有一个名叫秦雪彬的小女孩来自雅安。灾情发生后,吴兴芬在安慰秦雪彬的同时,积极组织大家开展“雅安加油,我们与你同在”主题活动,并带头向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000元。在她的影响下,留守儿童们将压岁钱、零用钱拿出来,你5元、我10元,共向灾区儿童捐献爱心款640元。通过这样的活动,吴兴芬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一颗颗爱的种子。
此外,吴兴芬还一直坚持做“天使行动公益计划”,先后花费2万多元,购买书籍、文具、书包等学习生活用品,赠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改善他们的学习生活条件。
“Inspirea generation(激励一代人)!”是伦敦奥运会的口号。吴兴芬告诉记者,平时,她总是用爱心激励和鼓舞孩子们,让他们努力做到“自信、自强、自尊”,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迈进。她表示,今后将继续用实际行动把爱心火炬一直传递下去,温暖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