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4 00:00:00 作者:李涛 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3515名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
29家省、扬州市级扶贫基地建成,安置残疾人557名,辐射残疾人家庭369户;
6299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享受重残救助金,6637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
80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每人每年享受3000元用药补贴;
13517名就业年龄段轻度残疾人免费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
这一组组数据,是市残联党支部用自己的行动向社会交出的一份答卷。近年来,市残联党支部以做残疾人靠得住的“娘家”和后盾为目标,以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愁为己任,出色地完成了残疾人事业各项目标任务,使全市4.9万余名残疾人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爱的“四叶草”为残疾人点亮“幸福之光”
在邮城,有一支“年轻”的志愿者队伍——高邮市残联“四叶草”党员助残志愿者服务队,说它“年轻”,是因为这支队伍成立时间只有两年多。但两年多来,“四叶草”党员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在市残联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深入到残疾人家庭和有关机构,积极开展各类助残服务活动,成为我市一支十分活跃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去年重阳节前夕,市残联“四叶草”党员助残志愿者服务队策划开展了“阳光骑行 志愿助残”活动。党员志愿者们分成小分队开展服务,一队为入托的残疾人进行血糖、血压的健康体检,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另一队则走进入托残疾人的宿舍,为长期卧床的残疾人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并对室内外进行打扫。此外,志愿者们还纷纷展示自身的才艺,为入托的残疾人送上一顿丰富的文化“大餐”。
为将服务残疾人工作常态化,市残联“四叶草”党员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成员还制订了结对帮扶行动计划,根据各个残疾人家庭的需求,定期上门提供志愿服务。今年37岁的刘某视力一级残疾,平时经营一家盲人按摩店维持生计。在得知他按摩店知名度不高的情况后,志愿者们通过微信、网络等方式帮助其进行宣传;患有先天性聋哑残疾的仇某,女儿今年读初三,家里经济条件差,没有能力为孩子上补习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结对帮扶的志愿者主动做起他女儿的功课辅导员;王庆(化名)是一名脑瘫患者,与其结对的志愿者中有一位是市康复中心的康复师,这名志愿者发挥自身职业特长,常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王庆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发展,目前,市“四叶草”党员助残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已发展到64人,市残联党支部现有的17名党员都在其中。2015年8月,市残联“四叶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受到了市委组织部表彰,被授予“高邮市优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荣誉称号。
倾心倾力服务做残疾人的“好娘家”
就业、创业是残疾人实现自食其力、体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市残联党支部以做残疾人的“好娘家”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残、助残活动,让更多的残疾人感受到“娘家人”的贴心,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为了增强残疾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能力,市残联党支部每年都要与市就业培训中心联合举办多场残疾人技能培训班,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如此,市残联党支部每年还与市人社部门联合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并主动联系企业负责人,请他们拿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给残疾人。在今年年初举办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上,就有47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有50多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的愿望。
在保持传统就业渠道的同时,市残联党支部还积极探索残疾人创业的新途径。市劲帆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的自强工艺品加工厂、吕佳佳油画工作室、张忠烙画工作室等为残疾人创业提供了平台。就业实现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在良好的氛围中,近年来,我市绝大多数残疾人不再像过去一样等、靠、要,他们纷纷投入就业、创业队伍中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肢体四级残的葛永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办了食用菌场,用双手“种出”幸福生活;肢体四级残的宋桂兰,从一名小裁缝成为一家服装厂的老板,走出了自己的康庄道;听力一级残的薛怀宝创办了农村淘宝服务站,被评为市残疾人自主创业先进个人;肢体三级残的赵中明创办了圆梦英语培训中心,被评为扬州市残疾人自主创业先进个人、高邮市“十佳创业之星”……
作为残疾人“娘家人”的市残联党支部,不仅在就业、创业上给予残疾人支持和帮扶,在他们的生活上也给予关心和照顾。成立市残疾人文体艺展能中心,满足残疾人的各类精神需求;组建轮椅合唱团,将爱好唱歌的残疾人聚在一起,扩大他们的交友圈;举办残疾人专场相亲会,解决残疾人朋友的个人问题;每年为残疾学生或贫困残疾人子女发放考学奖励和教育专项补贴,让他们上学无忧。今年年初,市残联“四叶草”党员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安排车辆将50多名残疾人带到扬州,游玩瘦西湖等景点,让他们领略烟花三月扬城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