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行的路上总会遇见很多的人,也会有无数的感动。虽然时光荏苒,但许许多多可敬可爱老师的形象,还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朱延庆先生就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师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文革动乱仍未止歇。当时,先生在临泽中学教授高中语文。那时,人们政治的狂热还没有退烧,学校的教学也是百废待兴。没有规范的教程,没有正规的教材,甚至也没有教学的氛围。本应是书声朗朗的校园却弥漫着革命大批判的火药味,老师不能潜心教学,学生无法埋头读书,现在想来那是何等荒唐!
然而,朱先生的语文课却让我们听上了瘾。先生授课从不照本宣科,而是从课文中的某段话、某个词生发开去,引出唐诗宋词、成语典故,信马由缰,娓娓道来,吊足了我们的胃口,让我们如饮甘饴。讲到激情奔放时,随着他简洁的手势和出神入化的表情,课堂的气氛顿时生动起来。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听得如痴如醉的我们还是意犹未尽,一节课刚听完我们又在巴望着下一节课。
先生在课堂上的板书也是别具一格,讲课的重点、段落大意,或是一段话,或是一个成语、字词都会用粉笔重重地书写在黑板上。此时,静静的教室里只听到粉笔有节奏地敲击黑板的声响。书写完毕,先生还会在需要突出的字词下面用粉笔重重地加上点,只见粉笔在他的手中转来转去,一下子便断成几截。先生那独特而笔力遒劲的字体看上去刚劲潇洒,一时间同学们竞相模仿,有人甚至还模仿得惟妙惟肖。
一年后,先生离开临泽中学调回县城,让我们心中充满了不舍。正是出于对他的崇敬之情,激发了我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语文课的偏爱之心,萌生了我们青春少年的文学梦想。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于一个饥饿的年代,成长于文化的荒漠,在渴求知识营养的少年,能够遇见像先生这样诲人不倦的恩师,也是命运不让我们沉沦吧!
高中毕业以后,我们这些生活在小集镇、吃着商品粮的学生,本该要下放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由于批林批孔运动,下放的事儿也就暂且搁置了,我们成了集镇街道的待业青年,一时间漫无目标、茫然无措。
走出校门的那一天,我们知道课堂和书本从此将渐行渐远。怀着对前途命运的担忧,青春年少的我们压抑着满腔的烦恼和苦闷,吟唱着忧伤的歌谣,向金色的学生时代告别。然而,恩师们燃起的青春文学梦想却没有泯灭,始终激励着我们在混沌中去追求光明。
恍惚间,转眼十年,已在高邮师范学校任教的朱先生又成了我的老师。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渐起,高邮县级机关文字人员青黄不接,县里面向全县公开招考,依托高邮师范雄厚的师资力量,开办了一期文字工作人员培训班,现在好多人的口里还习惯地叫做秘书班。记得我去报到上学以后,在师范学校会堂的门口,见到一别十年已是满头银发的先生时,激动地叫了一声朱老师好。老师也脱口就叫出了我的名字。
一次闲聊,先生还说起一件事,也就是为我们培训班学员入学考试批改语文试卷时,给了一份试卷的作文一个高分。试卷拆封以后,先生特意查看了这份考卷的考生是谁,一看是我,特别高兴:啊!某某某,我的学生!这次考试也成为我人生旅途上重要的转折和新的起点!
在文训班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所有的学习内容完完全全复制了大学中文专业的所有教程,让我们经受了比较系统的培训。丢下书本多年又能重新捧起书本,我们感慨万千!本来就没有学习机会的我们从不敢奢望还能有学习的机会,可我们又不敢想象还有机会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好好读书。
大家都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很多同学还吃住在学校,早读、晚自习争分夺秒,轮流背诵,相互提问,求知的热情十分高涨。师范的老师们常常夸赞我们这班学生刻苦用功,有这么好的学习氛围。
文训班学习的课程填补了我很多的知识空白。文训班毕业以后,我被选留到了县政府办公室工作。有赖文训班的功底,也让我能够用两年半的时间获得江苏省自学考试南京师范大学中文专业的毕业证书。
此后,满腹经纶的先生也从教书育人的讲台走上了县领导岗位,担任分管全县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我更是时时处处得到先生的教益。先生在副县长的位置上为全市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连续干满两届任期以后,先生转岗到政协工作直至退休。政协领导岗位让先生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这么多年来,尽管我的工作岗位时有变动,我和先生之间在工作上仍多有交集,一些吃不准的事情常常请教于先生。每每负责起草的市政府和市委重要的工作报告完稿以后,只要时间允许,都会请先生在文字上帮助再推敲。先生往往改动不多,但所改动之处,总是字斟句酌,画龙点睛,让我由衷赞叹。2003年我在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任上,具体负责筹建新的行政中心。年底工程竣工在即,新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广场前的照壁需铭刻一篇碑文以示纪念。碑文内容的起草我也就当仁不让,模仿骈体文的格式,洋洋洒洒,一挥而就。自己推敲再三,还是觉得不大踏实,于是送请先生审阅定夺。先生帮我仔细琢磨,作了好几处重要的修改润色,提交领导们审定时,非常顺利地通过。闲暇时漫步在市行政中心广场,每当经过这面照壁时,我就很自然地想起先生所改动的一字一句。
四十年华如水流逝。在我的记忆里,曾经的先生是一位英俊倜傥的帅哥,如今先生虽然老了,但我们眼里,这位精致儒雅的老头,依然青春焕发。
前不久,我的小儿子新婚大喜,先生亲临道贺并给我们送来了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那是先生精心创作的一幅墨宝。看到先生笔力遒劲的书法,让我又想起了当初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和老师身后的那块黑板,以及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粉笔字……
老师的礼物让我充满感激。其实,这么多年来,先生送我的礼物又何止这些呢?他的人品、学识、风度一直让我敬佩不已,成为我为人处世的楷模。每当回望成长的道路,我总会油然生出无限的感慨,忆起老师们的指点和教诲。因为,是他们在你艰难跋涉的时刻,或是因为一件事、一句话,或是一个眼神和表情,让困境中的你豁然开朗。这就像暗夜中有人给你拨亮星火,引领你奋发前行、追逐梦想。
这许多的许多,都是老师送给我最好最好的礼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