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走进千年古邮城 畅游大美高邮湖

2016-09-11 00:00:00    作者:翟甜甜 赵妍东方/文王林山 赵妍东方 翟甜甜/摄    来源:今日高邮

——第七届横渡高邮湖活动剪影

10日下午2:40,随着发令枪响,来自华东三省的32支代表队、572名游泳健将纷纷跃入高邮湖,第七届横渡高邮湖活动就此进入赛事高潮。

572名游泳健将有风华正茂的少年,也有年逾古稀的老者。对他们来说,横渡高邮湖既是比赛,更是挑战自我、强身健体、结交朋友的机会。来自南京紫霞湖代表队的王煜以团队组织者的身份参加了此次活动。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三次来高邮,古色古香的高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横渡高邮湖活动更是他每届必来的赛事,无论以什么身份参与进来,他都十分开心。

N个“第一次”

我市已连续成功举办过六届横渡高邮湖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在人数上突破历史,还创造了多个“第一次”。其中,赛事组委会首次推出活动纪念章,一经亮相就秒杀全场。很多选手一拿到纪念章就迫不及待地与之合影留念。来自淮安代表队的一位选手,还现场模仿起奥运冠军咬着纪念章拍照。两位来自洪泽的女游泳爱好者是作为啦啦队成员来邮的,看到纪念章后,她们羡慕地表示:“纪念章实在是太惊艳了,现在最大的遗憾不是没能畅游高邮湖了,而是拿不到纪念章。”

作为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邮文化也是此次赛事中的一抹亮色。10日中午,体育馆报到处围满来自各地的运动员,除了领取相应装备外,大家还纷纷挑选加盖“横渡高邮湖”邮戳的首日封和带有高邮风景的明信片并写上祝福寄给亲戚朋友。邮戳设计者潘中林今年72岁,是活动志愿者之一,热爱集邮的他希望借此盛会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弘扬邮文化。

全程无缝对接护航

与室内游泳比赛不同,横渡高邮湖受水温天气风力影响大,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赛事组委会格外重视比赛的安保工作。“我们总共出动了30多条船,配备民船(救生艇)35条,安全巡视艇4艘,紧急施救艇2艘。为选手适时提供帮助。”市游泳协会会长秦成武说。

来自南京紫霞湖代表队的陈荣贵今年72岁,是横渡高邮湖活动的“六朝元老”。此次活动最让他赞不绝口的是后勤安保工作,“我们队 10名队员平均年龄63岁左右,高科技的东西也玩不转。组委会给我们安排了专门的引导救生员。小伙子很热情,从我们一抵达高邮就全程跟着我们,像我们的小管家。从领装备到吃午餐,从介绍高邮文化到推荐美食美景,让人感觉很温馨。”

“此次活动由于参与人数众多,的确给后勤保障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我们每名引导救生员就是每个代表队的绳子,要把所有队员拧在一起。特别是比赛选手入水后,更是要做到盯人、盯船、盯代表队,最大限度保证选手们的安全。”宿迁代表队的引导救生员韩彪告诉记者。

在比赛中有一条船上满载着“火眼金睛”,他们是此次比赛的医疗救援船。在比赛中,由于不熟悉高邮湖情况,不少外地选手偏离了横渡线路,有的人则因为体力不支而放弃比赛。高邮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崇敬东有着多年赛事水上救助经验。他边指挥医疗船与选手之间保持适当距离,边观察着选手们的状态。“横渡高邮湖比赛中,救助人员最重要是要有火眼金睛,才能及时发现险情。有的选手体力不支时会扯下泳帽求助,有的选手会先趴在救生浮球‘跟屁虫’上休息一会儿,还有人会越游越慢。我们必须盯紧参赛选手,根据他们的情况提供及时的救助。”

“开赛前为了确保安全,我们组织了不少人进行试游,发现高邮湖湖水水温上冷下热,对选手体力要求极高,很容易出现抽筋、体力不支等情况。”崇敬东告诉记者,入水5分钟不到,淮安代表队就有两名选手出现抽筋状况,被迫放弃比赛,救生艇已经将两名选手救回岸边接受治疗。

热情东道主  树立好形象

此次大赛活动期间,市旅游局为各地参赛选手提供了城区各旅游景点的免费门票,让不少初次来邮的选手们饱览邮城美景。

扬州保障湖冬泳代表队的许少云今年已经76岁,由于赛前训练时不慎受伤,未能参加此次横渡高邮湖活动。但是他还是兴致勃勃地随参赛团队一起来邮。“虽然不能参加比赛,但我想来看看老朋友、欣赏高邮美景、品尝高邮美食。我想一直游到80岁,下届比赛我还会来。”许少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现代体育与文化有着极强的相容性,文化是体育的魂魄和精气神,体育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横渡高邮湖为契机,倡导全社会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人生观念,树立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的良好风尚。

老少参赛 父子上阵

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本次横渡高邮湖活动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是扬州蜀冈—瘦西湖冬泳协会代表队陈点金(左图中),今年只有12岁。陈点金和爸爸陈雨石都是此次活动的参赛选手。“我本身是冬泳爱好者,儿子从小耳濡目染,把他扔到水里,没过几天就学会了,他游泳几乎是自学而成。”陈雨石说,“这次活动我们父子一起上阵,我希望孩子能够多参加这种活动,名次不重要,强身健体最重要。”

来自镇江代表队74岁的赵顺宝(右图),是本次活动参赛者中年纪最大的选手,已经坚持冬泳14年。他告诉记者:“我爱好游泳,退休后我参加各种游泳比赛,年初刚参加完浙江横渡富春江冬泳比赛。这次的横渡高邮湖活动赛程有5公里,是我参加过的最长距离的赛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我能坚持到最后并顺利上岸,我非常满意。”

志愿服务 乐在其中

此次活动中有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他们是被戏称为“小蓝帽”的赛事志愿者。他们最引人注目的除了蓝色志愿者服务帽,还有上身白色的T恤衫后印制着的高邮湖地图。“小蓝帽”都是市游泳协会的会员,除了负责活动的报名、接待、维持现场秩序外,还客串讲解员,给外地选手讲高邮湖历史,谈高邮美食,他们可以说是活动中最忙碌的人群。已经参加5届横渡高邮湖活动的志愿者王玉告诉记者:“我参加过两届比赛,此次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我没能下湖参加比赛,但我还是愿意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进来,为选手们做好后勤工作。”

记者还在湖岸上看到,有一位带着小雨伞捡垃圾的老人,他告诉记者:“我是金宏宇保洁公司的工作人员,我们公司负责此次赛事的保洁工作,我和另外5名同事一定会做好保洁工作,为活动共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淮安区冬泳协会的张志华说:“这次活动,保洁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地上几乎没有任何垃圾,从比赛开始到最后上岸,我在岸边几乎没有看到任何垃圾,真的要为保洁员们点赞。”

感受邮都文化  体会古城韵味

9日傍晚,记者在高邮湖边见到了刚从湖里试完水温上来的常州市武进区冬泳运动协会的运动员们。会长是明南告诉记者:“我们团队提前一天到高邮,除了想提前了解高邮湖,试试湖水水温,还想去看看盂城驿,感受一下浓郁的邮都文化,更想尝尝高邮早茶,特别是阳春面、干丝和包子的味道。

10日上午,记者又见到是明南一行,他开心地告诉记者:“昨晚我们一行去了盂城驿,那里古色古香,没有丝毫的商业气息,高邮早晨的慢生活让我们印象深刻,一份干丝、一碗阳春面、再来一笼小笼包,真是太惬意了!”该队的队员彭剑说:“高邮人民热情好客,当我们问路时,他们听见我们是外地口音,都很耐心详细地为我们指明,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已经第二次参加横渡高邮湖活动的杨传龄告诉记者:“当大巴进入高邮市区,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来到了大城市,与我3年前来参加横渡高邮湖活动的时候大不一样。吃完午饭还有一些时间,我们去市河游览,我还开玩笑地对同行队友说,市河的水干净得完全可以游泳了。”“走在河边,两旁的花草树木,葱绿挺拔。街道整洁卫生,交通便利,既有现代城市的气息,又有文化古城的韵味。”杨传龄感叹道。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