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共赏不同年代的中秋韵味

2016-09-12 00:00:00    作者:居思雨    来源:今日高邮

秋风起,月儿明。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今年中秋节即将来临,记者采访了不同年代成长起来的市民,听他们讲述记忆中不一样的中秋滋味。

70后——小块月饼夹满幸福的滋味

家住老城区的周伟出生于1972年,在他的印象中,周围人都称中秋节为‘八月半’。周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童年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平时家里有点钱都买了生活必需品,他最喜欢的就是过节。而每到中秋节,他最盼望能吃上一小块五仁月饼,里面包裹着冰糖和青红丝,溢满了各种滋味儿,至今仍让他回味无穷。

周伟回忆,那个年代,吃月饼是件比较奢侈的事,当时他家做点小买卖,经济条件稍微宽裕一点。每年中秋节前,母亲都会去买一个大大的团圆饼,装在纸袋里带回家后,母亲会把月饼藏起来,怕兄妹们偷吃。

周伟向记者形容,到了中秋夜,看到母亲把月饼拿出来,大家都雀跃地围着母亲等待着分月饼。因为家里人多,为让每个人都能吃到月饼,母亲总是把月饼切成三角小块,一人分一块。“那时候的月饼虽然种类不多,但吃起来特别开心。”周伟感慨道,“现在的月饼品种多了,但还是过去的月饼有味道。当年光是闻一闻月饼的香味,就感觉特别幸福;吃上一口,唇齿边更是溢满甜蜜的滋味。”

80后 ——边吃月饼边听奶奶讲故事

提起中秋节,1982年出生、在邮打工徐倩特别想为近日网络上关于“五仁月饼滚出月饼界”的言论平反,在她的记忆中,最好吃的月饼就是五仁馅的。       

“我最喜欢五仁月饼里面的冰糖以及青红丝,每次都把它们单独留下来,等到最后吃。”徐倩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五仁月饼的质地很硬,料也特别足,一块月饼往往可以啃半天。直到现在,每当中秋临近时,她都会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喷香的五仁月饼味。

说起中秋节,徐倩最期待晚上和家人一起吃着月饼看月亮。“奶奶会讲许多关于月亮的故事,嫦娥、吴刚,还有那棵永远也砍不倒的桂花树。”徐倩说,每到中秋佳节,奶奶总会为她讲关于中秋节的故事,而最让她心动的是传说到了八月十五的晚上,天上就会打开一扇门,可以看到天宫……“我小时候就经常守在院子里,仰着脖子注视着夜空,痴痴地等待着天门开。”徐倩说,如今虽然长大了,但每年中秋夜,仍然不忘奶奶讲的那些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90后 ——小时候的中秋最令人向往

果蔬月饼、杂粮月饼、保健月饼……对于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人来说,现在中秋节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有各式各样的新款月饼。

1991年出生的王佳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秋节很多东西已然变了“味”。

“现在的90后大多选择在外打拼,只剩下父母在家,每逢节日能赶回家的甚少,很难做到团圆,大多数人只能做到一个电话、一份问候、一份礼物,她也不例外。月饼的“味道”也变了,新式月饼的出现,似乎改变了它本来的意义,部分人看重的是它的高档和新鲜。”

高中毕业后,王佳一直在外工作,没能陪家人过一个中秋节。谈及家人,王佳有太多说不出的愧疚。相比之下,她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的中秋节,尽管再忙,爸妈总是会抽空提前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中秋节的晚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成一桌,边聊天边吃饭,饭后再各自搬出一个小凳子,坐在院子里一起看月亮。“即使没有高档的月饼,没有山珍海味,但现在想想,一家人能够坐在一起赏月、谈心,便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了。” 王佳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