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郭林 情有独“钟”

2016-09-14 00:00:00    作者:陆业斌    来源:今日高邮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我们的祖先凭借着聪明才智,根据生活的实践,先后发明了立表、日晷、水钟、沙漏等计时器具,使无形的时间可以计算和度量。现如今,古钟表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瑰宝,成为不少人追逐寻觅的收藏品。我市民间收藏协会会员郭林,就有一个情有独“钟”的人。

 

自主创业

 

1983年,郭林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待业青年自谋职业”号召,选择了学习修理钟表这一职业。郭林回忆说:“那时候钟表修理是个朝阳职业,戴手表是身份的象征,能天天与钟表打交道也让同龄人非常羡慕,而且普遍认为这是技术活。”

郭林在人民路光明钟表店度过了3年学徒生涯。他虚心请教,刻苦钻研,细心观察师傅们的修理技艺,并不断大胆实践,钟表修理技能与日俱增,最终能够独当一面完成修理任务。

1986年初,郭林在邮兴公路木器厂围墙外搭建起简易棚,开始了他钟表修理创业生涯。凭着敬业、精业、真诚的服务态度,上门找郭林修理钟表的顾客越来越多,他的修理业务渐渐风生水起。1989年,郭林在商品街订购了门面房,1990年1月1日,郭林的新星钟表店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开业迎客。

由于常年与钟表接触,加之手中有点余钱,郭林渐渐对钟表,特别是古钟表产生了情感,并慢慢走上了古钟表收藏之路。

 

偶得古钟

 

1992年的一天,临近中午,一位老人走进郭林的钟表店,从身背的布包里取出一件东西放在柜面上。郭林抬头一看,是一只古钟。老人告诉郭林,这古钟是上辈传下来的,后人对它不感兴趣,不想传世了,想替它寻个新主人。郭林一听心里暗喜,忙问老人愿以多少价格出售?老人表示“随意”。最终,郭林成为了这只古钟的新主人。

郭林收到的是只德国皮套钟,这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钟表,由于部分皮套钟产量小,是民间钟表收藏的热门藏品。郭林如获至宝,一有时间就拿出来摆弄研究。

 

坚决拒卖

 

2003年初春的一天晚上,有三人称从上海慕名赶来,想结识结识郭林,看看他的钟表收藏品。郭林得知来意后,礼貌地将他们引进门,并招待了他们。酒过数巡,其中一位上海的收藏爱好者问郭林:“听说最近你收藏了一只打簧怀表,可不可以拿出来看看。”郭林爽快地答应,走进室内捧出了刚收藏的打簧怀表。一时间,上海收藏爱好者的目光全盯在打簧怀表上,并不断发出赞叹声。郭林将怀表放回室内后,三人又与郭林聊了很多钟表上的趣事。

夜渐深,郭林打算安排客人找宾馆住下。此时,坐在郭林对面的一位收藏爱好者忽然试探地问道:“郭师傅,开个价吧。”郭林当即表示:“我的表不卖。”不一会儿,郭林的古怀表就被这三人抬到了7000元。

经过几轮交流“较量”,看到郭林铁了心不卖,上海的三名收藏爱好者便告辞了、走时他们敬佩地表示:你是真藏家,做个朋友,以后多联系多交流。上海收藏爱好者想购买的打簧怀表是郭林古钟表收藏的精品,产于瑞士,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说,表里有500多种零件,能按时发出声响,或按推杆使它报出时间,便于夜间或盲人使用。

类似上海藏友来购买古旧钟表的事情,郭林还遇到过很多,但每一次他都坚持自己只藏不卖的信念。

 

邂逅珍品

 

钟表收藏界认为,只有拥有一座南京本钟,才能算得上真正藏家。

有一天,一位小伙子找郭林修手表,在闲谈中郭林得知,小伙子外婆的邻居家中有一座红木的古钟,外型古朴大方,而且雕刻有精美花纹。当时郭林听了描述后暗想:“不会是南京本钟吧?”

第二天一早,郭林约上妹夫,骑自行车直奔小伙子所说的那户人家。当时,在没有门牌号码的农村找一户人家是十分困难的,太阳落山时,郭林才找到这户人家。郭林回忆说,当时从门口远远就看到这户人家客厅平案上有一只古老的本钟。虽然本钟上面落满了灰尘,但在他的眼里依然闪闪发光。

郭林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静等主人从田地里回来,见面后直接说明缘由:想收购主人家的旧钟。当时85元可以换一只时髦流行的555座钟。最终,郭林以350元的价格收购了那座南京本钟。随行的妹夫诧异道:“你是不是走火入魔了,花这么多的钱,值得吗?”“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花钱买回自己心仪之物,心里高兴。”郭林笑答。

在回去的路上,郭林小心翼翼地把钟抱在怀中,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整理起来,经过断断续续几个月的整修后,这座南京本钟厚重精美的机芯又滴滴哒哒响了起来。

 

“钟”爱一生

 

郭林收藏古钟表的雅室内,条案间、茶几上、橱柜里,摆放陈列着100多种各式各样的钟表,这里凝聚着郭林近30年的心血,见证了他古钟表收藏的历程。

2012年5月8日,郭林和朋友在西藏街头看到几个钟表修理摊点,便不由自主地上前与修理师傅闲聊起来。其中一位老师傅见他像是内行人,便悄悄问他有块旧手表要不要。当老师傅从一个铁盒子里拿出手表后,凭着多年的经验,郭林觉得疑似一款瑞士劳力士手表。为了辨别真伪,郭林从修理摊上拿起修表的放大镜,熟练地打开后盖,就着机芯仔细查看,发现果然是一只上了年代的瑞士劳力士手表。验明手表身份后,郭林果断地从修表师傅手中买下了这款旧手表。他感慨地说:“每收藏到一款古钟表,心里都有一种莫名满足感和成就感。”

郭林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古钟表越来越难收藏,但只要做有心人,散落在民间、被隐藏在一隅的古钟表,会被不断发现、收藏,最终使得这类文明遗产能够保存下去,永放光芒。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