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6 00:00:00 作者:陆业斌 王小敏 /文 王林山王小敏/摄 来源:今日高邮
——首届高邮湖大闸蟹旅游美食节暨长三角地区千名摄影家大型高邮采风活动侧记
一部宣传片,展现了邮城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个性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景致宜人的秀丽风光;一桌菜肴,展示了邮城独特的饮食文化、邮城人民的辛勤付出和对远方客人的诚挚欢迎……15日晚,在“醉美秋色 蟹逅高邮”2016首届高邮湖大闸蟹旅游美食节暨长三角地区千名摄影家大型高邮采风活动启动仪式上,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近千名摄影家们欢聚一堂,他们有的在分享采风活动中拍摄到的迷人画面,有的在讨论“蟹王、蟹后”评比及扎蟹、吃蟹、画蟹等比赛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好一派热闹景象。
蟹斗行善举 各界齐参与
当天下午3点多钟,15辆大巴车兵分两路浩浩荡荡地开进邮城,一路奔赴菱塘回族乡,参加高邮湖大闸蟹“蟹王、蟹后”评比等活动;另一路则开赴镇国寺,开展采风活动。本报记者也兵分两路,全程跟踪采访了相关活动。
记者在菱塘民族广场看到,高邮湖大闸蟹“蟹王、蟹后”评比,吸引了高邮社会各界人士参与。
高邮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副会长张建文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协会每年都会举办蟹王、蟹后的评比活动,协会会员、养殖户、经营户均可以参加。每年评比都特别邀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委、市公证处等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现场称重、现场公布结果,并进行现场公证。
据了解,今年高邮湖大闸蟹“蟹王、蟹后”评比活动社会参与度更广泛,仅参加“蟹王、蟹后”蟹斗的高邮湖大闸蟹养殖户、经营户就有近40家,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而且,大家热情高涨。高邮湖大闸蟹京运直销店在去年“蟹王、蟹后”评比活动中获得“蟹王”桂冠,该店老板赵启芳告诉记者,知道今年还有评比,就从自家湖区养殖的高邮湖大闸蟹中挑选两只,其中公蟹近9两、母蟹6两多,放在专门做的玻璃器皿里运来参加蟹斗。
记者在现场看到,评比还没有开始,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围观,许多人还现场拍摄,不断发到微信朋友圈。
随着评比活动的开始,现场主持人不断报出451克、441克、326克、314克等单只蟹的重量。记者留意到,这些参赛的大闸蟹中,公蟹单只普遍超过8两,母蟹都在6两以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评选,“蟹王、蟹后”被扬州市神奇高邮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选送的一只重468.5克的公蟹和一只重362.5克的母蟹夺得。
为了扩大高邮湖大闸蟹“蟹王、蟹后”评比的影响,高邮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决定进行 “蟹王、蟹后”现场拍卖,所得善款义捐给慈善机构,此举吸引了菱塘近30家企业和个人参与。最终“蟹王”以2.48万元的价格被扬州市回乡缘休闲农庄有限公司拍得,而“蟹后”被扬州市光明电缆有限公司以2万元的价格拍得。扬州市光明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福贵说:“高邮湖大闸蟹是高邮特色农产品,参加义拍活动既是宣传推广高邮湖大闸蟹,也是为了参与慈善活动尽点社会责任。”
蟹趣嘉年华 精彩又热闹
与蟹王、蟹后评比同时进行的,还有蟹逅高邮湖趣味螃蟹嘉年华活动,扎蟹、吃蟹、画蟹等比赛均为现场进行。一台展现菱塘民族文化的文艺演出贯穿于嘉年华活动中,吸引了近3000名市民现场观看,调动了来高邮采风的摄影家们的创作热情。
在菱塘民族文化广场东北侧,菱塘回民实验小学民族之苗书画社的16名学生进行现场画蟹比赛。美术老师常国富告诉记者,画蟹有多种画法,有沙画、剪贴画、油棒画、线描画、刮画等,通过现场画蟹比赛,旨在激发学生们爱家乡的热情。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创作,池辰、吴佳奇、潘恒宇分获第一、二、三名,获得了大、中、小份大闸蟹。
“扎蟹比快”“抓蟹猜重”“食蟹达人争霸赛”等活动吸引了回汉同胞、游客及媒体朋友互动参加,同台竞技。获得扎蟹第一名的杨秀芳,是一名扎蟹工,2分钟扎蟹8只。她谦虚地说:“这个成绩不是最佳的,有点紧张,比平时慢。名次不重要,重在参与。”高邮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副会长王俊告诉记者,举办扎蟹比赛,是为了顺应高邮湖大闸蟹产业发展的需要,产业发展了,需要更多扎蟹熟练工,最快的扎蟹工6秒钟就扎好一只蟹。
千“眼”拍邮城 景色醉人心
当天下午,记者跟随摄影家们穿过主城区到达镇国寺。“各位老师,我们的镇国寺到了,镇国寺塔素有‘南方大雁塔’之称……”大巴车到达镇国寺后,随行的导游开始讲解起来,可是导游还没说几句,摄影家们便“扛着”各自的设备“冲进”了寺院。“如今的镇国寺似乎跟我记忆中的不太一样了。”望着眼前的镇国寺塔,来自上海摄影家协会的高先生感慨万分。高先生的祖籍在高邮,从小在上海出生、长大的他对高邮有些陌生,但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坐落在运河上的镇国寺塔。“我记得第一次跟父亲来高邮时,父亲远远地指着镇国寺塔告诉我,高邮到了。从今以后,这座塔的模样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高先生说,这次采风活动,他要多拍几张镇国寺的照片,带回去给他的父亲看,以解父亲的思乡之情。
傍晚,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气温也比之前低了不少,但这一点也没有降低摄影家们的热情,他们迫不及待地来到高邮湖畔,一睹“渔舟唱晚”的诗意画面。“快看,渔夫撒网了。”循着声音望去,速度快的摄影家们早早地就端着相机跑到了岸边,对着水面上正在撒网的渔夫们不断地按着快门。不远处,三两只帆船正在湖面上轻轻地摇曳着,仿佛也在看热闹似的,久久不愿离去。
16日一大早,摄影家们来到盂城驿,看到了草编、油布伞、补锅等具有高邮特色的老行当,并用手中的相机捕捉着精彩瞬间。随后,摄影家们来到清水潭湿地公园,观赏了被称为“中华一绝”的野鸭放飞,满满的行程就此结束。临别时,摄影家们恋恋不舍地与我市导游挥手告别,他们纷纷表示,有机会一定会再来高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