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8 00:00:00 作者:实习记者 翟甜甜 来源:今日高邮
“小饭桌”提档升级 家长乐意买单
“我经营‘小饭桌’三年,今年是感觉变化最大的一年。以前我们就是主营‘代伙’,今年很多同行都拓展了服务内容,我们也不得不跟着变。”一家“小饭桌”的老板告诉记者,“代伙”“接送”“午休”都是“小饭桌”传统的主打服务项目。今年以来,许多“小饭桌”将辅导班、课外特长班作为新的服务亮点,吸引了不少学生。
记者采访时发现,这些“小饭桌”不再单纯做“代伙”,服务内容更加细化升级,涵盖了中午孩子上下学的接送、午饭、午休、下午放学后作业辅导、课外特长培训等。服务内容增加,“小饭桌”的收费也是水涨船高。“开学至今,已经有60多个小学生来报过名要‘代伙’。”据盂城南路上的一家“小饭桌”老板介绍,“小饭桌”目前主要分为午托和晚托。午托包含孩子中午放学后由老师统一接回来吃饭和午休,然后送去学校。午餐规格是三菜一汤,一学期1500元。晚托包含下午放学接孩子回来吃饭,由专门辅导员辅导孩子作业,一个学期1400元,一门辅导课每学期500元。
尽管收费不菲,仍有不少家长乐意买单。吕先生家的小孩已经在玉带园小区一家“小饭桌”代伙一年,除了中午晚上放学接送,这家“小饭桌”还负责周末一天以及绘画兴趣班。“我们家是双职工,中午顾不上孩子,下午也来不及接送。自从在‘小饭桌’代伙后,孩子晚上回来时作业已经完成,周末还可以学习绘画和书法,让我们省心不少。”吕先生说,为了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吃了什么,吃得是否安全,“小饭桌”经营者会将饭菜照片晒到微信朋友圈里,让家长随时掌握信息。学生家长居女士说,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她就把孩子托管给“小饭桌”。“小饭桌”不仅帮她减轻了很多负担,还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
在和家长们交流后,记者得知,大部分送孩子去“小饭桌”的家长都是因为工作忙或者单位离学校比较远,照顾不到孩子。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小饭桌”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
“小饭桌”存在安全隐患
“小饭桌”是为学生提供饮食、午休服务的场所,但是缺证件、无标准、存在安全隐患是社会上绝大多数“小饭桌”的现状,也是家长最为担忧的地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小饭桌”开办门槛不高,不少是学校附近的民房,再置办些床和桌椅就招生营业了。学生家长邱女士称,这些家庭式经营的“小饭桌”很少有专门的厨师,所以她对“小饭桌”要求不高,只要卫生条件和食品安全有保障,经营者有责任心就可以,尽管如此,找一家满意的“小饭桌”也不容易,不是卫生差,就是伙食差。
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给孩子选“小饭桌”,首先关心的就是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其次才关心作业的辅导质量以及办学经验等问题。“如何辨别‘小饭桌’是否规范、合格,着实让我们很头疼。我儿子所在学校的周围有七八家‘小饭桌’,看得我眼花缭乱。后来在朋友介绍下,终于找到一家有口皆碑的‘小饭桌’将孩子安顿下来。看着密密麻麻的桌椅和高低床,我和爱人心里直犯嘀咕,但也没办法。希望能够有一个详细的监管标准来进行规范,让我们家长安心。”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家长对“小饭桌”的了解程度和看法。在受访家长中,近半家长为孩子选择过“小饭桌”,而其中有三分之一家庭的孩子在“小饭桌”已超过3年。对于卫生、营养、安全等问题,家长们对卫生状况的关心远超其他几项,其中80%以上的家长对“小饭桌”卫生问题表示担忧,但大多数家长由于工作忙,未实地考察过“小饭桌”厨房环境。
市民呼吁加强监管
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城区共有80多家校园“代伙点”,集中分布在16所中、小学校(含中专、职校)周围。市监局多次组织人员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其中不少“小饭桌”都存在没有申领营业执照,没有健康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及办学资格证书等,部分“小饭桌”存在消防隐患。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市监局也督促“小饭桌”进行了整改。
市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已经定期对“小饭桌”进行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检查,但是“小饭桌”依然属于法律的“真空地带”,目前并没有正式法规对“小饭桌”问题进行规范,处理起来缺乏法律依据。
“‘小饭桌’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家长,但问题也不少。如果出了事,‘小饭桌’可以关门大吉、一走了之,家长去找谁负责?所以,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小饭桌’的监管力度,形成长期有效的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家住盐河路的孙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