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8 00:00:00 作者:记者 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不长不短的假日,不凉不热的天气。今年国庆黄金周尽管有秋雨陪伴,但高邮旅游再次收获了一个流金淌银的黄金周,接待旅游总人数近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42%;全市旅游总收入达3.43亿元,同比增长18.47%。盘点今年国庆黄金周的高邮旅游,记者注意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诸多新趋势、新特点。研究这些新特点,对于发展我市旅游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到此一游”变度假旅游
国庆期间,上海游客殷豪先生一家来邮省亲旅游,爱好摄影的他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多张高邮的精彩“大片”,并感慨留言:“高邮太美了,真是度假旅游的好地方!”他同记者交谈时说,旅游已不再是少数人的高端享受,正渐渐变成“大众消费”;很多人已不满足于到风景名胜“到此一游”,而是期盼在大自然中愉悦身心、度假休闲、深度体验等。
殷豪的观点代表了众多游客的心声。南京游客高来宏是位“老旅游”,他说,观光旅游是用尽可能少的钱,跑尽可能多的地方,到一个景点拍个照走人。而度假旅游是休闲,是体验,是游客与当地生活的高度融合。高来宏说,7天假期要在高邮住5天,就是要享受度假旅游的休闲,看看高邮城的夜景,尝尝高邮的美食,去清水潭度假区、界首芦苇荡、高邮湖边等处,感受亲水的情趣、水乡的韵味,不再像观光旅游那样忙着赶路。
游客是否过夜,是业界区分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的标准之一。据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庆期间,外地游客在邮过夜住宿人数占总接待人数的26%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14%左右。华侨国际大酒店总经理成杰告诉记者,国庆期间,华侨国际大酒店的客房和餐饮几乎天天爆满,外地游客不但住在酒店,而且吃在酒店,酒店也按客人的“点单”配菜。作为国家级酒店星评员,成杰说,以往来邮的游客几乎是来一下就走的“过路客”,而现在能有这么多人吃住在高邮,说明高邮是度假旅游的好地方,旅游业要向度假旅游这方面发展。
度假旅游延伸到其它产业
今年国庆期间,我市的扬州十二粉黛公司、红太阳蛋品公司等企业迎来了一批批参观购物的游客。他们到十二粉黛公司购化妆品,到蛋品厂购高邮鸭蛋以及其它的高邮特产。度假旅游延伸到其它产业,是我市旅游业从“产业自循环”走向“旅游+”的又一鲜活案例。这充分说明,旅游不只是观光,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催生各种新业态。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旅游+工业”是现代旅游出现的新特点,我们应从中受到启发,让度假旅游渗透到我市的服装业、商贸流通业等更多的业态中去。
乡村游也是今年国庆旅游的一大亮点。连标葡萄园的采摘、四野农庄的垂钓、山湖庄园的观鸟、菱塘回族乡的特色乡村游等,游客们在这些景点品绿色无公害有机果蔬、野外放养的草鸡、活蹦乱跳的鲜鱼以及别具风味的清真菜品……这一旅游新趋势,是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的典范,旅游业可覆盖一二三产业,产生倍增效应。
旅游新脉动 我们怎么办
旅游休闲度假,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生活元素,到九十年代后就是生活要素——刚需要素。一位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认为,农业社会少数人漫游,工业社会多数人观光,后工业化社会全面休闲。我市古迹遗存不少,水乡特色诱人,但同大都市、名山名川旅游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如何把握旅游业出现的新脉动,打造出高邮别具一格的旅游?业内人士认为,要从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的思路出发,把高邮打造成文化旅游、亲水旅游、生态旅游的休闲旅游目的地,让更多的游客“争相来、不想走”。把清水潭、神居山等打造成绿色氧吧;把高邮湖、大运河打造成亲水乐园;把历史遗存、民俗文化打造成文化走廊,把景点游变为全城游。
业内人士还认为,乡村游要提升品位和档次,不能挂几个红灯笼,建几间房,种几排树,开一条小河就算是乡村游景点了,乡村游景点的周边环境要改善提升,要避免同质化发展;湖河旅游要做足水文章,让名城、名湖、名河相融、相亲、共生;清水潭旅游度假区等要突出“深氧”、精品小镇理念。另外,为了吸引更多自驾游游客留在高邮,建自驾游基地、露营基地、乡村精品酒店、主题民宿等也应是我们统筹开展的工作。
旅游业是绿色产业、美丽产业、富民产业,面对旅游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脉动,如何探索出适合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一条新路,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