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易士荣:民歌创作写春秋

2016-10-23 00:00:00    作者:丁俊溪 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日前,界首镇退休老教师易士荣在他八十岁生日之际,从他60年来所创作的近百首高邮民歌作品和乐曲中,精选改编了15首制成伴奏带和演唱碟片赠送给亲朋好友——

21日上午,记者来到界首镇退休老教师易士荣家中采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他家门口的“扬州文化艺术学校生源基地”的铭牌。80岁的易老正坐在堂屋里拉着二胡,悠扬的琴声回旋在沥沥的秋雨中,别有一番风味。眼前的易老笑容可掬,为记者唱起栽秧小调来有板有眼,很难想象这位老人也曾饱经风霜。

易士荣出生在界首镇一个贫苦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尤其音乐天赋超人,先后考取省扬中、扬州师范等学校。特别在扬州师范求学期间,他不但跟名师学会了视唱、练耳、识谱,还系统学习了键盘和声、对位、合唱、合奏、器乐、声乐等音乐技巧。这些音乐技巧和理论成为他打开音乐之门的一串串钥匙。“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舞曲》、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是我那时最喜欢的乐曲。”回忆起那段美妙的求学时光,易士荣至今念念不忘。那时,他利用一切课余时间,甚至借着路灯夜读,阅读了大量的音乐刊物及资料,跨过一道道门槛,为以后的民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扬州师范毕业后,易士荣被分配到当时高邮的一沟农中教书。当时一沟农中条件很差,教师总共两名,他既是教师,又是会计,帮助学校管理账目。工作之余,易士荣常常连夜创作歌曲。不久,一首由他谱曲的民歌《住新房》被全国发行的刊物《北京歌曲》第十一期录用,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每周一歌》节目播放,后由《浙江音乐》转载。此后,他陆续被省、内外有关的音乐刊物发表的民歌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民歌《住新房》的一炮而响给易士荣以莫大的鼓舞。正当他渐入佳境之时,一起突发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1958年冬季的一天,易士荣到高邮照相馆取个人照片时,不小心把皮夹子丢在了柜台上,半小时后当他再来找时,皮夹不见了。当时,易士荣皮夹里有现金20多元、购物发票100多元、粮票80多斤,都是学校公共款项。这起意外事故被人认定为弄虚作假、蓄意而为,让易士荣有口难辩。后来,易士荣被调到八桥农中任教,但不久,他在一沟农中粮票丢失事件又被人翻出来,他也因此丢了稳定的工作,也遗失了美好的爱情。 这是易士荣一生中最痛苦、悲怆、艰难的时光。

但水乡秧田里的栽秧号子、高亢嘹亮的车水号子、喜送公粮的挑担号子、运堤上震天响的打硪号子、大运河岸边纤夫嘴里哼着的含糊不清的船号子以及民间抒情甜美的情歌小调等给易士荣痛苦的心灵以莫大的慰藉,成为他继续创作的源泉。

1964年,上海音乐学院春季招生,易士荣决定报考该校作曲音乐系。在朋友的资助下,易士荣凑了50多元费用,踏上了大上海的应试之路。到达上海音乐学院之后,在进行专业作曲理论考试时,前两项“听写记谱、歌曲写作”,易士荣都完成得比较顺畅。第三项是“写一首钢琴曲”,他觉得有点困难,便急中生智,把轻快的“送夫参军”这首民歌改写成钢琴曲。经过一天半的考试,易士荣如释负重,他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人生最正规的一次音乐测试。考完试回家后,易士荣便挑着二弟参军后留下的磨剪刀担子到江南一带谋生。

两个月后,易士荣突感身体不适,便返回家中。刚进家门,母亲就递给他一封牛皮信函,打开一看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限20天内到校注册,学杂费200元,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看着手中早已超过注册报名日期的录取通知书,易士荣发出了造化弄人的感叹。易士荣告诉记者:“当时即使没有超过注册报名的时间,我也上不起这个学校。” 事后,许多人都为他惋惜。后来,镇领导因他出色的才艺,将他安排到镇上一家单位工作。不用为生计发愁的易士荣,一边认真工作,一边潜心民歌创作,配合镇里和县里组织各种文艺演出活动,民歌创作硕果累累。易士荣的名字一时红遍高邮、扬州乃至省里的文化艺术界。 1984年,易士荣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并恢复了公职。同年秋,他被安排至界首小学任教,他的民歌创作得到又一次的升华。

这么多年来,易士荣创作了《姑娘快快嫁过来》《秧歌声声》《芦花飞飘里下河》《水乡巧妹子 》等民歌堪称经典。其中《秧歌声声》和《姑娘快快嫁过来》被省文化局选中作为江苏参加2010年6月份北京中国农民艺术节闭幕式节目,并荣获中宣部、文化部、农业部联合颁发的国家精粹奖。 这些民歌经典之作,此次也被易士荣收录在他自制的伴奏带和演唱碟片里。这是回忆,更是传承。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