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00:00:00 作者:周荣池 来源:今日高邮
很小的时候坐着父亲的小船,去一个叫高林的地方上家谱会。彼时,我就常常在想,我的家在一个叫南角的村庄,为什么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祭祖呢?那时候,在我幼小的内心就开始有自己的家从哪里来的揣想了。我为此问过识不得几个字的父亲,他的回答更让我迷糊,说我们的祖先是从苏州而来。我就记得了这么一个地名:阊门。及至后来询问很多人关于我们家族的来历,得到的答案都是这个我不曾去过的地方。
每年两次上家谱会,一次在清明前,一次在立冬前。家谱悬于做会人家堂屋正中,白布红边。额首是龙凤图文,下面是一幅对联,内容是:爱莲世泽,庆远家声。家谱上写的是亡人,桌上宴席里坐着族人。都是一姓,即便平时并不熟悉,大家也格外亲近,都称“五百年前是一家”;吃酒之间还在不停地序论祖辈之事,攀谈之中了解到竟然某代祖先是亲兄弟,激动不已,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家谱会的意义大概就是在于联系宗亲之谊,一则是不忘祖宗,二是继往开来。不忘祖宗者,是因同根同源,为了共同的祖先而格外亲近。继往开来者,是族人相互熟悉,抱团合力,类似于同乡会、同学会等组织,也是凝聚人心的一种形式。大家同为一姓,分居各地,待祭祖之时相聚,相互交流、互通有无,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
家谱与家族,凝聚着本姓人的血脉情缘。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似乎对此也淡化了很多。然而即便如此,家族之中仍有一股气息凝聚,为同是一姓而相亲相聚。我以为挥之不去的不仅是家族之情,更有家风之故。所谓家风,则是家族固守的气节与风尚。
周姓在我乡的这一支堂号“爱莲”,始于先祖宋人周敦颐。对于周姓而言,值得骄傲的既有祖先学术之成就,更因为那篇名扬天下的《爱莲说》。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莲花圣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后世周姓一支堂号则为“爱莲”,以表达爱慕莲花高洁之心,教本族后人洁身自好之意。
家风如斯,传于后代。虽然本族祖辈僻居下河之地,躬耕田亩之中,读书识字者不多,但总能谨记家训。每年春节,父亲总要叮嘱撰写春联,大门与后门两副对联总是不变。一是:爱莲世泽,庆远家声——表示我家姓周,秉承祖上家风清廉自爱,家风远则世泽长;二是——积德前程远,存仁后步宽。这也是家风,在一个世代为农的家族里,有自己的理想、底线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