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30 00:00:00 作者:通讯员 陶媛媛 实习记者 翟甜甜 来源:今日高邮
《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已经施行
目前,外卖平台越来越火,但也有证照不齐的“黑作坊”混迹其中,食物质量令人担忧。不过,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网络食品交易有了诸多约束。现在网上订餐平台入驻的商家都需“亮证”销售,部分外卖平台还设有“商家资质”信息栏,消费者可查看商家的证照扫描件,再选择是否订餐。日前,记者就外卖平台餐企“亮证”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仍有部分餐企未“亮证上岗”
《办法》规定,营业餐厅应该公示“一照一证”,“一照”为营业执照,“一证”目前是《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目前,美团和糯米是高邮市场上客户使用率高、商家覆盖面广的两个外卖APP。记者在美团APP随机选取了20名外卖餐企,发现有3家餐企在“查看商家营业资质”一栏既没有上传营业执照,也没有《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有4家餐企只上传了营业执照。在糯米APP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有4家餐企没有公示证照。
市市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市监局已经就外卖平台上未“亮证”的企业进行登记备案,下一步将进行走访排查,对未领取证照的外卖餐企要求限期整改。
叫外卖认准网上“亮证”餐厅
市市监局消保科负责人张荣强告诉记者,“12315”热线每个月都会接到两三起网络外卖投诉,特别是夏季,是投诉高峰期。消费者投诉重点主要集中在实际菜品与网上照片不符、外卖中吃出异物、分量不足等问题上。“餐饮多是现场制作,一旦通过网络销售,中间易出问题的环节很多,而且很难监管,因为举证存在难度。”张荣强说,与实体店吃饭出现食物问题可以当场取证不同,外卖的食物往往很难证明食品问题来自外卖商家。
市民如何避免在外卖订购过程中出现投诉举证难情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认准网上“亮证”商家,能提供齐全证照的餐企都在工商部门有备案,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保证食品安全,也让执法部门可以轻松定位到他们。
在网络外卖中,食品安全是最大隐患。《办法》规定,消费者因网络食品安全违法问题进行投诉举报的,可以到三个地方的食药监部门。一是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所在地食药监部门,二是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所在地食药监部门,三是生产经营的场所所在地食药监部门。市市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还明确了第三方平台的责任,因平台商经营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消费者可向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求赔偿。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第三方平台要承担连带责任。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履行相关义务,导致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由食药监部门责令平台停业。
市民呼吁规范微信朋友圈外卖
“秘制小龙虾在路上了,感谢亲的耐心等待!”“今天的私房粽子已售罄,现在开始预订明天的”……近年来,微信朋友圈的“熟人经济”风生水起,各路微商的“私房美食”信息看了让人垂涎。这种主打“新鲜食材”“纯手工”“独门秘方”的“私房美食”,受到不少市民的追捧。
实体的餐饮店开张必须证照齐全,从业人员要取得健康证,环境卫生需符合要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朋友圈流行的“私房美食”,一般没有门店,销售“私房美食”的人也以兼职居多,一个厨房、一个账号加上几个配送员,就在“私房美食”与消费者之间架起了直达通道。在这种“关起门来制作”的方式之下,食品质量及卫生全凭卖家个人良心。同时,微信“私房美食”是一个新生事物,现在尚没有针对性的监管规定,由于朋友圈的私密性和隐秘性,相关部门很难进行有效监管。
那么,朋友圈“私房美食”一旦出了质量问题,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呢?市市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民通过微信进行消费,如果有购物发票,卖家真实的联系方式、交易记录等,维权相对会顺畅一些,而如果只是朋友间的买卖,那就属于私人交易,很难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市市监局提醒消费者,选购外卖时,尽量认准“亮证”销售的网店,核实外卖店地址;点餐后要索要发票等服务凭证;收到餐品时不要着急付款收货,应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干净。要是包装不完整或是有其他疑惑,双方当场确认,并保留证据。出现纠纷,也方便追溯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