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3 00:00:00 作者:实习记者 翟甜甜 来源:今日高邮
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澳洲牛奶、日本药妆成了众多家庭的“座上宾”,不少妈妈们给自家娃用的、吃的、玩的,统统都是外国货。许多家庭的“代购”“海淘”消费范围甚至从传统的食品、服装、化妆品转战至保健品、药品等领域,一些妈妈们在孩子咳嗽、拉肚子、发烧时,更倾向于使用这些“海淘”的咳嗽糖浆、退热贴等,理由是这些药不仅副作用小、而且口味丰富,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家住武安社区的赵女士常年热衷于“海淘”,她打开微信给记者看她的朋友圈,只见“日本超人气AG鼻炎喷雾剂,鼻炎患者的福音”“德国止泻水,德国妈妈必备”“日本小林退热贴,有娃的家庭必备”……类似这样的儿童药品信息可以说在赵女士的朋友圈刷屏,从夏天的驱蚊药到冬天的感冒药应有尽有,俨然成了儿童小药房。这其中特别是口服药,都会强调药品口味丰富,副作用小。赵女士表示,一开始她也不相信这些广告,一次女儿咳嗽了打针吃药两个多月也不见好,有个做微商的朋友就免费送了她一瓶据说是日本产的儿童感冒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女儿吃了几顿效果还不错,再加上药是草莓味的,她的女儿也不像对其他药那么抗拒。为了交流使用的情况和信息,赵女士还加入了几个专门讨论“海淘”儿童药品的微信群,大家在群里交流讨论。她告诉记者,身边有不少朋友都夸赞有了这些药,喂孩子吃药再也不用发愁。
境外药这么受追捧,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还是因为国内的同类药品真的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市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许德军介绍,目前,多数儿童常见病的用药需求国内基本都能满足,但毒胶囊、毒疫苗等事件的不断爆出,导致家长对国产药的用药安全产生怀疑,让家长们更乐意选择“海淘”药品。“盲目使用国外代购药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许医师表示,从专业角度来讲,他不赞成家长给孩子服用外国药。药品的使用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在网上代购的药品都是外文,家长连药的真伪都很难分辨,如果看不懂或者误读,除了服药效果大打折扣,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另外,地域不同,人的体质也会存在差异,同样的药品,西方人和东方人的用药剂量、给药的方法、途径、疗程都会存在差别,如果盲目服药,存在安全风险。
记者从市市监局了解到,药品销售有严格的管制,不是谁都可以卖,尤其是进口药品。该局工作人员表示,进口药品必须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进口药品批件》后,办理进口备案和口岸检验手续,才能进行销售。用微商形式来销售进口药品,未进行引进备注,即属于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应按销售假药论处。市监局消保科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使用微商代购的进口药一旦出现问题,将面临着维权难的局面,消费者一定要慎重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