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2 00:00:00 作者:记者 殷朝刚 通讯员 陈鲁高 实习记者 金婧 来源:今日高邮
3年11次进藏,捐赠近40万元物资,还捐建万册图书馆——
因为一次旅游,发现藏族孩子们生活艰苦,从2012年底开始,3年来,我市临泽(原周巷)“85后”的周健先后11次进藏,坚持资助30名藏族贫困学生,捐赠价值近40万元的物资,并在拉萨林周县卡孜乡中心小学捐建一座图书馆。今年10月26日,周健第11次进藏,又为他们送去100双棉鞋和30件羽绒服,同时再看看自己捐建的图书馆。11月22日,记者在预约后赶往在苏州工作的周健的家中,倾听这位高邮老乡的爱心故事。
进藏旅游,内心震颤——不能放弃他们
周健11次进藏,每一次进藏的情景都历历在目。周健说,做梦也不会想到会同西藏的孩子“结缘”。
2012年10月,周健去西藏旅游。在去羊卓雍错的路上,周健遇见一个小孩,身上背的书包有一个很大的洞,胸前的红领巾几乎已变成了黑色,他想要顺便带小孩一段路。或许因为是陌生人,小孩一声不说拒绝了。3个多小时后,周健在下山的路上又遇见了这个小孩。不知他要走多久才能到学校?带着内心的震颤,周健再次主动与小孩搭讪。小孩指着不远处山头上的一所破房子说,那就是他的学校……
周健陪孩子来到学校。周健说,学校墙壁满目疮痍,破旧的窗户用塑料袋蒙着,学生们衣衫褴褛。学校里就一名老师,校长兼教工。临走时,周健把身上的3000多元留给了这位老师,让他尽可能改善一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并记下了联系方式和学校地址。
“看到那些孩子心疼!我不能放弃他们,要帮助他们!”周健说。回到苏州后,他陆续给孩子们寄衣寄物,当邮寄到第四次时,衣物竟因“查无此地”而被退回。看到退回的衣物,他又急又忧,那里的孩子到底发生什么事了?第二天,他立刻买机票飞赴拉萨,并带上很多新衣服去看孩子们。到了当地他才得知,学校的孩子已经被“收编”,享受了国家的“三包”政策。周健说,听说孩子们上学有了“着落”,心里非常高兴。在当地的一名慈善者多吉的带领下,他来到了拉萨林周中学,把带来的新衣服送给孩子们,并在学校选择了27名孤儿和3名特困生作为资助对象,负责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他说,他很想多资助些孩子,但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他当时创业做些医疗器械的小生意,都是每个月积攒四五千元,等有二三万元后,就去一趟西藏。每次去,总得把钱花光……
翻开周健的进藏日记,上面有一段这样写道:每次的相聚,已经不只是为了送钱送物这么简单,我已成为孩子们的希望。每次我来到学校,孩子们就欢呼“周健哥哥”来了,我除了含泪抱抱他们,当时,什么话也说不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不能放弃他们……
每隔4月进藏一次——他的心同孩子贴得更近
周健说,3年时间内,他每隔4个月进藏一次,但在西藏从没有旅游过,最熟悉的是当地的批发市场和超市。周健拿出前几次进藏的火车票说,一开始,每次都是在苏州挑好生活用品、文具和衣物带去西藏,这些物资就有好几百斤。两地相隔4000多公里,坐火车要49个小时,而且有时是全程无座,累了只好睡在车厢内的过道里;到了西藏后有高原反应,鼻血会不知不觉流出来。现在,他进藏后直接到当地的批发市场和超市购买物资。周健说,可能是运输等成本因素,拉萨批发市场的商品价格比苏州高许多,但为了孩子,价格再高也要买。
每次到孩子家进行“家访”,朴实的藏民都会向周健献上代表最高礼节的哈达,拿出最贵重的东西——土豆。周健说,一次次触及心灵的打动,都让他不能自禁。今年15岁的米玛仓决是周健重点帮扶的对象。她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有精神疾病,没有劳动能力,家里还有患高血压的外婆。这些年,周健给米玛仓决的外婆寄过很多次降血压的药物。“家访”时,米玛仓决的外婆见到周健,大哭着用藏语说:“能在死前见你一眼,跟你说声谢谢,我就放心了。”在此间,周健从没中断过同米玛仓决的联系,鼓励她好好学习。周健说,他29岁生日就在米玛仓决家过的。
此次进藏,米玛仓决给“周健哥哥”献上了一份“大礼”:她荣获“宋庆龄基金会奖学金”,她要把奖牌和证书送给周健。周健说,看到孩子们的收获和笑容,比什么都感到幸福。
捐建万册图书馆——为孩子们打造永久“智库”
今年10月26日,周健第11次进藏。周健说,这次进藏,他给孩子们带去了100双棉鞋、30件羽绒服以及文具和生活用品,足够孩子们用半年。更重要的是,他要看看自己捐建的图书馆建成了没有。周健说,书籍能够让那些真正喜欢学习、想要读书的孩子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让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读下去,而不是像其他物资一样送出去也就没了。所以,他决定在当地建图书馆。期间,他通过物流将1万多册书籍发往学校,并为图书馆配备了4台电脑。他还以他未来女儿的名字“千千”为图书馆命名。周健说,当他哪一天岁数大了进不了西藏,上不了高原,他会把捐助的“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孩子,让更多的藏族孩子走出大山。
周健还透露,他将在当地再建一个图书馆,给孩子们带去长久留存的图书和源源不断的希望。他说,现在个人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家人也支持他的爱心行动。周健的妻子姚丽2013年曾同他一起进藏,尽管躺在医院里吸氧,但第二天还是坚持去学校看望孩子们。姚丽对记者说:“看着他对西藏学生如此‘上心’,愿倾注所有,我从心里也支持他!”周健的岳父母说:“年轻人有这样的爱心和梦想,我们支持他圆梦。”
周健的家里有一个“西藏专区”,橱柜里保存着他每次进藏的车票、机票,孩子们的照片、他同孩子们的合影以及孩子们寄给他的自制生日贺卡。周健铺开这些他心爱的物件说,他要把这些留给他的孩子,让他们今后也走进西藏,不离不弃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
采访结束后,周健给记者发来他第11次进藏的感言日记:从第1次到第11次,这3年,除了出差,我哪都没有旅行过,我也没计算过这11次花了多少钱……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坚持,我总是告诉他们,你去一次西藏就知道了。我期待不久后的第12次西藏“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