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4 00:00:00 作者:记者 子杼 来源:今日高邮
我市老年人最关心什么,老年人最渴盼什么,老年人最满意什么……你有没有面对过这样的问题?思考过这样问题?今年5月,市老龄协会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编印了50道问卷调查题,按照全市老年人口1%的比例,发放了2100份问卷调查表,收回1936份;经审核,实际有效问卷调查表1927份。日前,市老龄协会发布《高邮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其诉求愿望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带你走进我市老年人的世界,共同聆听他们的心声。
我市老龄人口日益增长
据调查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2658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84%,分别比扬州、江苏、全国高出1.25、3.48、8.74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35877人,占比16.65%,高出全国6.15个百分点,超过国际老龄化标准9.65个百分点,全市人口老化指数达175.7%,老年人口赡养比达4.4:1。
《调查报告》初步分析,导致我市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我市长期以来计划生育工作搞得好,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尽管现在国家放开两孩政策,但短期内依然不能改变人口老龄化趋势。二是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明显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预期寿命不断延长。2015年底,全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5698人,比1982年增长9倍,其中80至89周岁的23352人,90至99周岁的2331人,百岁以上老人15人,长寿指数达17.3‰,比1982年提高15.2个千分点。据《调查报告》显示,我市两代老年人家庭比例达13.2%,其中父母都健在的占3.04%,父亲健在的占3%,母亲健在的占7.2%。三是大多数子女到外地求学就业,不少青年人外出打工,并在外地落户,留在家里的老人多。
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渴盼
此次市老龄协会调查对象为全市城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并选择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宗教信仰等调查对象,对我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诉求愿望进行了深度全方位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总体较好,具体表现为:近80%的老年人拥有老伴,1/2的老人与老伴单独居住, 40%以上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靠退休金,近60%老年人的子女能够经常回家看望或经常电话问候,2/3的老年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评价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此外,我市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及身体状况较好,1/3以上老年人平时以素为主、荤为辅,不抽烟不喝酒的老年人占49.3%,其中女性63.9%。更为可喜的是,2/3的老年人身体状况良好,究其原因是良好的饮食习惯、舒畅的心情心态,家庭和睦子女有孝心、经常运动锻炼等。
市老龄协会此次调查的重要成果是,我市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全部浮出水面:
他们最担忧的是生病和子女生活。60.5%的接受调查问卷的老年朋友选择了怕生病,怕生病了无药可医、无人照料;32.1%的老人选择钱不够花;担心子女的工作生活、担心孙辈的学习工作各占26.3%。
他们最缺少的是钱和精神慰藉。接受调查问卷的老年朋友选择缺钱的占31.1%,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缺少社会关爱和子女的精神慰藉,占26%以上;再次是缺乏养生保健知识和家庭医生,占25.3%;选择缺少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的占22.7%、缺少体育锻炼的占19.5%。在408位丧偶单身以及未婚的老年人当中,有64位选择缺少伴侣,其中单身男性占68.8%。
他们最渴盼的是身体健康和子女平安。在市老龄协会设定的老年朋友最渴盼的九个选项中,接受调查问卷的90%的老年朋友选择身体健健康康,80%选择子女平平安安,期盼生活开开心心的占74.1%,27%的老年朋友渴望子女常回家看看,多陪伴老人。
他们最满意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快和衣食住行不用愁。从调查结果看,我市老年朋友感到最满意的事情,62.5%的选择了经济社会发展快,50.4%的选择了衣食住行不用愁,46.8%的选择了城市建设变化大,45.9%的选择了通讯便捷道路畅,44.2%的选择了城乡生态环境美,42%的选择了夫妻恩爱子女孝。
他们最不满意的是看病贵、看病难。在调查中得知,63.1%的接受调查的老年人,认为看病贵、看病难。我市老年人对现行的养老惠老政策和医保体系感到满意的占34.8%,比较满意的占31.1%,有些方面满意、有些方面不满意的15.9%,不够满意或不满意的占13%,说不清、不确定的占5.1%。
关爱老年人,我们再接再厉
从《调查报告》中得知,对于我市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的是老有所养,第二是老有所医,第三是老有所乐,其次是老有所为,再次是老有所学。这种选择排序结果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现实需求,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和建议。市老龄协会的《调查报告》建议:
一是要努力增加老年人的现金收入。许多老年人最担心忧虑的问题除了生病以外,第二就是怕钱不够用,同时四分之一的老年人最期盼年年增加退休金。市相关部门要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根据经济发展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适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特别是对少数生活困难的老年人,要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供养或其他救助,让众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要大力完善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体系。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开设针对老年病的专科或者门诊,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对老年人就医予以优先;为老年人设立家庭病房,开展巡回医疗、护理、康复、免费体检等服务,提倡为老年人义诊;将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常见病预防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老年病的预防、治疗水平,促进老年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
三是要尽力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精神慰藉。在物质需求和精神慰藉两个方面,老年人更看重的是精神慰藉。全社会应当深入开展敬老、养老、助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子女等赡养人不仅要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的义务,更应当注重精神上慰藉,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由《调查报告》我们得知,绝大多数老年人对时事政治是关心的。因此,要积极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引导老年人保持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