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4 00:00:00 作者:实习记者 赵妍东方 来源:今日高邮
“晨起刷牙,不再靠听自来水的哗哗声音辨别方向,我能看到水流了;洗脸不再是拿到哪一条毛巾就用哪条擦脸,我可以看到毛巾上的花色;午饭时,我不再摸索碗边才能知道自己碗的大小,了解到自己吃饭的分量;天黑了,我不再孤独地坐在房间,我也可以陪伴母亲外出散步;最重要的是,多少次梦到女儿的脸庞,这一次我终于看清楚轮廓,白白嫩嫩的皮肤真像我小时候......”恢复视力后的杨明对周边早已“熟悉”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谈起近来的生活,他有说不完的话。
杨明感慨地说:“当一束光出现在眼前的一刹那,感觉自己就像个刚出生的婴儿,我不停地四处张望,生怕闭上眼睛又看不见了,尽管现在只有一只眼睛能看到光,进入眼睛里的世界也不算清晰,但我已经很知足。”
一次感冒让他意外失明
杨明老家在三垛镇武宁,12岁之前他都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他的记忆里,10岁时为了吃到三垛镇上有名的烧饼,跟庄上的小伙伴来回走了近7公里的路,当时的他们一路上打打闹闹,一点都感觉不到累。然而12岁那年,一场病毒性感冒,持续不退的高烧导致杨明双眼失明。
“眼睛是突然失明的,当时的我曾经一度想到自杀。”想起刚失明的时候,杨明的眼眶微微泛红,邻居发现了要跳楼的他,并及时把他救了下来。之后的日子里,家人一直都没有放弃对他眼睛的治疗,上海、南京、扬州……只要听说有能治好眼睛的大医院,家人都陪他前往,但求医路上大多高兴而去败兴而归。
失明后的杨明退学了,但好学的他不想就此消沉下去,走出失明的阴影后,喜欢听广播的杨明偶然在广播里得知泰州一个盲人推拿学校招生,于是12岁的他便带着800元前往泰州求学。
上帝为他关闭一扇门却打开一扇窗
19岁那年,杨明毕业了。倔强的他只身一人前往常州,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最初告诉家人我想开店时,他们并不支持,因为给我看病已经几乎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我不想放弃自己的理想,于是四处借钱,凑到5000元开了第一家按摩店,我坚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在常州开了8年按摩店,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2003年,27岁的杨明回邮开店。
在与杨明聊天的时候,记者发现他的大拇指异于常人。“按摩属于体力活,一天工作下来很累,我从19岁那年开始做按摩,一做就是20年,双手大拇指就是因长时间用力过猛,导致的变形。”杨明说,凭借过硬的手艺和硬件设备,加之热情的态度和周到的服务,按摩店生意越做越好,很多回头客宁愿在店里坐等,也不愿去别的按摩店“将就”。
老天是公平的,在接触盲人无障碍信息后,靠着自己的摸索,杨明成了一个IT高手。当杨明领着记者到他按摩店三楼的康复理疗室,向记者介绍里面所有的医疗床都受电脑控制,温度调节、穴位按摩等功能都由他在电脑上设置好,再供顾客使用时,你根本就无法想象这是一个盲人按摩师可以做到的。随即,杨明还向记者展示了他失明时如何维修电脑工具和配件,并表示,自己虽然看不见,但一直力求将事情做到最好。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他会反复学习研究,直到弄懂为止。
入行20年,从5000元启动的小按摩店,到如今凭自己的能力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有着11张按摩床的店面虽然是租来的,但他坚信自己能走得更远,将来一定会拥有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门店。
“爸爸,你以后可以做饭给我吃了”
在与杨明相处时,你会发现他并非外界想象中敏感孤僻难以接近,相反,他不仅乐观健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自强自立、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杨明指着店内墙上的二维码幽默地告诉记者:“虽然我看不见,但我也要加入‘互联网+’时代。你看,只要‘扫一扫’,顾客不带现金过来也能消费。”
离开杨明的按摩店,记者感触最深的是杨明女儿说的一句话:“爸爸,以后等你两只眼睛全部好了以后,奶奶就可以退休了,你就可以做饭给我们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