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父亲教我做个热心人

2016-12-19 00:00:00    作者:仲元芳    来源:今日高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形成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家庭成员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不鲜见,《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为后人称颂的很多。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等等,同样展现了良好的家风家教。

从小我的父亲就教育我做人要热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因为别人有困难时你伸出援助之手,下一次这个人便会有意识地帮助另外的人,正能量会不断传播。

一天,我穿着白大褂路过门诊大厅,看见一位中年人手里拿着一个空药盒焦急地四处张望。回首间,他似乎也看见了我,急急地走到我面前问到:“请问你们医院有这个药吗?”我一看是舍曲林,抗抑郁药,由于不是专科用药,我不是很清楚,于是告诉他:“我也不知道。”刚说完,他越发地着急了。我知道这类精神类药吃了就不能停下来,看着他紧蹙的眉头,我下意识地说道:“但是我可以帮助你找医生问一下,看看我们医院有没有这种药。”于是,我赶到方便门诊,里面排队开药的人实在太多,压根插不上话。我换了间稍微不太忙的门诊,拿着空药盒请医生帮忙在电脑上查一查,发现缺货。那人的眉头锁得更紧了,深深地挤出“川”字来,嘴里直念叨着:“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突然,想到了参加人口普查时认识的二院的一个朋友。二院是精神专科医院,说不定会有。于是,我安慰道:“你先别急,我打电话给二院的医生问问,那里是精神科专科医院,或许有这种药。”电话拨通了,朋友说二院有这种药。听了这话,那人长吁了口气,我也觉得心里轻松不少。

事后,二院的朋友问我是替谁问的,我说是门诊大厅遇到的一个人,他笑道:“那药真是不能停的,幸亏遇到你这个热心人。”我却觉得只是打个电话的事,举手之劳,小事一桩,算不得什么。

的确,跑个腿,打个电话,真的只是一件小事。但在这个“流行”不要和陌生人搭话、各种诈骗伎俩层出不穷的社会里,为一个素不相识、非亲非故的人去做一件小事,也成了一种难得。其实,人之初,性本善,社会本身是向前发展的,大多数人还是向善的,不要让自我保护的硬壳,阻隔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只要我们能稍微分辨一下,伸出手,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能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真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大家都能将正能量传递下去,我相信,走在陌生城市街头的你,也会遇到一个热心帮你指路的人;错过了班车而着急赶路的你,也会遇上一个热心的司机搭你一程;面对一些复杂手续而摸不着头脑的你,也会遇见一个熟悉程序的热心人帮你一一解答……这就是父亲教我做个热心人的家风。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