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6 00:00:00 作者:记者 陆业斌 来源:今日高邮
5日中午12点多钟,临泽镇营东村村民张士龙和邻居像送嫁一样,依依不舍地将精心饲养7天的4只东方白鹳幼鸟护送到扬州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救护车上。张士龙家属感慨地说:“这样就好了,有国家专门机构的人来救养,我们全家人心里就踏实了。”
田间化除 意外捡到一窝幼鸟
3月29日上午,张士龙背着喷雾器,到自家承包地进行化除。10点多钟,他在麦地里发现一堆球状树枝,便上前查看,原来是一个鸟窝,直径有一米多,隐隐约约还看到里面有4只白绒绒的幼鸟,像白鹅一样,没精打采的。
张士龙感到稀奇,就将幼鸟带回家中。张士龙一家人专门找来纸箱,放些棉絮软草等,替4个小家伙做了个窝。看到奄奄一息、仍有生命迹象的幼鸟,当过乡村兽医的张士龙拿来自家喝的早餐奶,一只一只轮流饲喂……
自从4个小生命进了家门后,张士龙一家人就认真看护,生怕幼鸟有什么闪失。白天还好,大家都有个照应;夜晚不方便照看,张士龙家属就把幼鸟搬到卧室里悉心呵护。张士龙告诉记者:“别看小家伙是幼鸟,但都有两三斤,腥味特别重,有些呛人。”
救护一周 天天购买鲜鱼喂养
5日上午9点30分,记者赶到张士龙家时,有不少村民来观看圈养在院后的幼鸟。张士龙的儿子张远红正用渔网兜鱼喂幼鸟,他告诉记者:“4只幼鸟食量比较大,只要一喂食,它们就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吃,其它食物不吃,吃的都是鲜活的杂鱼。”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只白色塑料箱里面养着许多小活鱼,箱里还有增氧设备。
张士龙介绍说,将幼鸟抱回家后,白天喂牛奶、米饭还将就着,但到了晚上,幼鸟就不吃了。一家人就琢磨着喂些什么?听村民们说这些幼鸟可能是国家一类野生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既然将它们抱回来养了,就有责任保护好、养好它们。后来了解到东方白鹳喜食鱼类,张士龙一家人就轮流到附近的周巷集镇买鱼。
“有时到集镇没买到鱼,就骑车到扳罾的地方买。头两天3斤左右,后来七八斤一天。”张士龙说,今天的8斤多鱼,他一大早跑了两个地方才买到。尽管如此,一家人还是高兴的。有位何姓村民告诉记者:“张士龙家人缘好、善良,平时也喜爱喂养外来的猫狗。”
社会各界共同救护
恰逢清明小长假,四乡八邻听说张士龙家抱养了四只幼鸟后,都来看热闹。在南京上大学的张士龙的孙子放假回家一看,就对奶奶说:“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我们一定要保护好。”
在高邮当教师的邻居许林,4日到张士龙家观看后,就叫他打电话给有关部门。5日早晨5点多钟,我市爱鸟人士朱炳能专门打电话向记者介绍了张士龙护养东方白鹳的事情。随即,记者拨通了市林业站站长张才志的电话,告知缘由,约定一上班就前往张士龙家采访。
在去张士龙家采访的途中,张才志与扬州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取得了联系。中午12点许,救助中心负责人闻亮风风火火赶到张士龙家,按有关程序接走了4只东方白鹳幼鸟。
看到4只东方白鹳幼鸟保护较好,闻亮高兴地说,高邮老百姓护鸟爱鸟的意识非常强,每年都有此类的感人事迹。近几年,扬州救助中心就接到了四五起高邮救助电话,每次都很及时,每次也都能救助成功。这次接到救助电话后,救助中心就做了精心的准备,专门设计安排了供幼鸟生活的内外场所,最大限度满足四只幼鸟生长需求。
一窝4只白鹳幼鸟较罕见
过去,记者也采访过东方白鹳救助的事情,但一窝发现4只幼鸟,还是比较罕见的。
长期从事鸟类摄影的爱鸟人士朱炳能介绍说,东方白鹳从候鸟到留鸟,在高邮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他最早拍到东方白鹳是2012年冬季在高邮湖芦苇荡,后来陆续在湖滩、养殖池塘、麦地、稻田等地方拍到,现在几乎是全年候拍到,分布也越来越广,不仅局限于高邮湖了。
一直在林业部门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赵正龙告诉记者,前几年我市发现救助的东方白鹳幼鸟,一般情况都是一两只,这次发现4只,过去没有过,这很可能跟我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有利于东方白鹳繁衍生存有关。
闻亮认为:高邮生态环境好是毋庸置疑的,东方白鹳从候鸟成为留鸟就是最好的验证;东方白鹳一窝4幼,是不多见的,这与东方白鹳体壮精足有关。高邮养殖面积大,水产资源丰富,为东方白鹳提供了充裕的饵料和营养。
同时,闻亮从专业角度告诉记者:“东方白鹳幼鸟救护是要讲究科学的,一般人难以掌握。如果这,4只幼鹳再放在农户家养,就有可能死亡。”他解释说,之所以它们还能活着,是因为它们体内有母鹳的免疫功能。一般情况下,幼鹳是不能直接吃鲜鱼的,需要通过母鹳吃后反刍喂养。
值得欣慰的是,记者从我市林业部门获悉,鉴于我市东方白鹳越来越多,为了保护它们生存繁育,我市拟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实施林业三新工程项目,有的放矢地在我市建设若干个人工鸟窝,供诸如东方白鹳等鸟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