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想起父亲三句话

2017-05-03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近日,重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自然想起了父亲与“业”有关的三句话。这三句话,看似简短,却让我受益匪浅,铭记终身。

 

百业能营生

 

那年中考成绩揭晓后,我的分数远远超过邮中线。于是,人生的一道选择题摆在我面前:是升入高中,还是去上师范(当时师范很吃香)?校长和老师们都建议我去上师范——进校就拿伙食津贴,出来就是国家干部,这种吃皇粮的,不要说在供销系统,就是全镇也没有几个。亲戚朋友纷纷前来祝贺,父亲却不怎么高兴——当时的教师社会地位不算太高,父亲希望我能升入高中参加高考。那段时间,不断有人到学校或家里来做动员工作。也许是盛情难却,也许是碍于家中子女多、负担重,也许还有其他的考量,父母亲最终还是统一了思想,决定让我填报师范。

拿到《入学通知书》没几天,正赶上父亲的四十岁生日,家里特意办酒答谢亲朋好友。席间,父亲与大家谈笑风生,频频碰杯。看得出,他喝得不少。满面红光的他,叫我倒上一调羹白酒,敬一下在座的各位(那是我第一次喝酒)。“百业能营生。”他望着我认真地说,“远的不说,就看看我们这条南大街吧,老李家修车、黄家做秤、严家修钟表,哪个没饭吃?做老师其实也不错,且不谈什么国家干部,毕竟有个寒暑假,做的也是积德行善之事!当然,既选择了这一行,就要爱这一行……”谁知,父亲的这番话,竟然与后来入学动员会上校长说的话大同小异,更坚定了我从教的信念。 现在想来,“百业能营生”这句话含有正确的择业观。工作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人的心态。只要能脱下孔乙己的那件“长衫”,只要有双勤劳的手,只要肯动脑筋且乐此不疲,就不愁没饭吃!

 

行行出状元

 

1980年秋,我被分在车逻中学实习,后来就地工作。陆校长和倪主任知道我是副班长兼团支部书记,便安排我代初中数学课。那时候,学生年龄和我相仿,有的学生个头比我还高。面对着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面对着一大堆字母和公式,我心中多少有点忐忑。就在此时,父亲竟然来到了车逻。他说是到高邮开会,顺便来看看我的。我后来才明白,他可能是不放心才专程赶来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我陪他在小镇上散步,边走边聊。老街上有好几家做熏烧的,一路都能闻到各种香料混合起来的味儿。听说有位姓张的,手艺是祖传的,我们便慕名走进这家店里。老板一边客气地招呼,一边带着歉意解释:“货还在锅里煨着,猪耳朵可以先出锅,口条、尾巴之类的还要等一会儿。”父亲见我不解,便说道:“烧菜讲究火候,时间短了,嚼不动;时间长了,吃起来又没劲道。”张师傅用叉子挑起了半边猪头看了看,又用手捏了捏,笑着说:“再有半支烟的工夫,就可出锅啦!”父亲笑了起来,指着张师傅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已经成为这里的状元了。我们要向你取经呢!”谁知这一句话,竟然打开了老人家的话匣子,从进货、去毛,到放什么香料、兑老汤;从子承父业,到拜师求教,老人家说得头头是道,父亲也暗暗点头。

吃过午饭,离开那家熏烧店,父亲又和我谈起教学的事:“张师傅之所以有名气,是因为他有本事。本事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而知之的,我想教学也情同此理。你要趁自己年轻,多向老教师们讨教讨教,多订几份杂志和报纸,多去图书室看看书。”他还建议我有空去听听其他老师的课,看看人家是怎么教的;和学生聊聊天,问问他们有什么想法。父亲的话真管用,我按照他的方法去尝试,学生渐渐地喜欢上了我,课堂上笑声多了,作业错题少了,我自己的感觉也慢慢好起来了。不久,我面向全县上了一堂汇报课,得到了听课领导和专家们的肯定。

 

不能“一门腔”

 

我的父亲性格开朗,多才多艺,曾是邮中高材生的他,在校期间就是个多面手。他创作过许多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也奉命写过不少文章;特别是说起话来幽默风趣,令人信服。亲戚朋友间如有什么不快,只要他出场一劝,马上就会握手言欢,重归于好。他自己如此,也希望子女们全面发展。家中姊妹四个,我是老大,又是唯一的男孩,父亲对我的要求自然比较高。回到家乡后,由于语文教师奇缺,领导见我有这方面的特长,动员我改教语文,我有点犹豫。父亲不知从哪儿得到这个消息,他严肃地跟我说:“光知道‘2+3=5’有什么用?不能‘一门腔’,要样样都能拿得起来!”关键时刻,又是他鼓励我勇挑重担。好在我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加上遇到包括老校长在内的一大批恩师悉心指点,更有父亲的不断鞭策,我在初中语文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教学相长,先后获得高邮市优秀课一等奖、扬州市优秀课一等奖,并代表扬州参加全省会课,被评为学科带头人。这当中,也凝聚着父亲的不少心血。

家乡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型活动比较多。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学校接到任务:赶排“百人大合唱”节目,参加全镇文娱汇演。作为镇团委委员和学校团委负责人之一,这个光荣伟大的使命自然落在我肩上。富有舞台演出经验的父亲又开口了:“大合唱,靠的是气势,要的是唱齐唱响,还要唱出新花样。”于是,围绕着选歌曲、写串词、站队型、穿服装等,我们父子二人不停地探讨,甚至还有过争论。学校领导和同行们非常尊重我父亲的意见,采纳了我们拿的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排练,节目终于成型。演出那天,大幕开启,灯光辉映,歌声如潮。特别是诗歌朗诵和二步轮唱,升华了感情,引起了共鸣。谢幕时,掌声经久不息,镇上的领导和台下的许多观众都赞不绝口。此后,我多次在舞台上亮相,无论是唱歌,还是主持节目,都从容得体,时常赢得人们的夸赞。每当掌声响起来,我心中都会默默地对自己说:要不是父亲的一句话,我可能还在“2+3=5”呢!

时光荏苒,尽管父亲已入天堂,但他说过的一些话语,时时在我耳畔响起。其中关于择业、敬业、精业方面的三句话,虽然言简意赅,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更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清风徐来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