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1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他不甘贫穷,从骑自行车走村串户收菜籽,到购买运输船走南闯北做生意;从兴办榨油坊,到建立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经过30多年的奋斗,如今终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个人致富后,他不忘回报众乡邻,一直坚持默默奉献,成为大家心中乐善好施的好商人。他就是临泽镇泰山社区兴隆组的陈桂昌。
梅花香自苦寒来
陈桂昌出生在临泽镇兴隆庄上一个贫苦的家庭,家中除了父母,还有五个哥哥姐姐,一家八口日子过得十分拮据。由于家庭贫寒,陈桂昌只读了两年书就辍学在家,帮父母干些家务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幼穷怕了的陈桂昌,有一种不甘贫穷、不向命运低头的骨气。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他看到了勤劳致富的希望,于是,他成了全村第一个生意人。
从1981年起,陈桂昌联合庄上的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走村串户做起了收购油菜籽的生意。起初他是早出晚归步行几十里去收购,后来有了自行车便去更远的地方收购菜籽。在这过程中,陈桂昌历尽艰辛,但却尝到了做生意赚钱致富的甜头。此后,他又购买了一艘15吨的水泥运输船,走水路收购菜籽、芝麻、黄豆等杂粮,生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收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他因此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5年,为解决当地村民“榨油难”问题,头脑灵活的陈桂昌又在家乡办起了“桂昌兴隆油坊”,生意红红火火,日加工菜籽1.6万斤左右,日生产菜籽油5000多斤,部分成品油还远销到山东、上海等地。就这样,陈桂昌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粮食产销走富路
初步实现发家致富的目标后,陈桂昌没有停下脚步,又在粮食产销上谱写了致富新篇章。2003年,国家重点项目南水北调工程三阳河开挖,这条黄金水路正好从陈桂昌家门前经过。他从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便在三阳河畔建码头搞起了粮食产销。经过紧锣密鼓的前期准备,当年,陈桂昌成立了“桂昌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有章程、有制度、有管理,首批社员260户,粮食种植基地过万亩,辐射到高邮、宝应、兴化等地。随后,他又投入资金200多万元,选址建房,购买机械设备。三阳河开通后,他的粮食产销码头同时开磅营业。在经营合作社期间,陈桂昌讲诚信,强管理,依法经营,热情服务,生意一直红红火火。高峰期,合作社一天能收购2000余吨粮食,全年可销售粮食5万吨以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桂昌不仅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还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回报家乡作奉献
经过三十多年的打拼,陈桂昌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发家致富的幸福之花。如今,他的家庭生活富裕,全家五口人,三代同堂,其乐融融。富裕后的陈桂昌并没有忘记周围的众乡亲,为了回报家乡、反哺社会,他一直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向乡邻们奉献着爱心。
今年60多岁的张根英是村里的困难户,丈夫去世早,儿子长期在外打工,平时靠做杂工维持生计。每年粮食收获的季节,陈桂昌都会派车到张根英家收购粮食,不仅解决了她晒粮、卖粮的困难,而且收购价格也会高出许多。在临泽,像张根英一样的困难户有不少,陈桂昌总是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陈桂昌还热心公益,乐善好施。2009年,他带头捐资3000元,并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捐款,重修了兴隆3组、6组的道路。这条宽阔“爱心大道”不仅连通了外界,也通向了每一位乡邻的心里。 李明艳 王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