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4 00:00:00 作者:任仁 来源:今日高邮
——集邮家唐无忌先生捐赠展品纪事
今年5月19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士唐无忌对赶赴上海征集展品的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筹备组组长倪文才说:“这是我向你们捐赠的第二批展品。今后,我还会有N次的捐赠。”
唐无忌先生,全国第一位专职集邮工作者。他是将孩提时代由外祖父、我国“集邮大王”周今觉先生培植起来的集邮兴趣,转化为人生职业的成功型人士。1981年,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之际,他从一所中学数学教师的岗位上,被遴选出来担任邮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任期长达27年。
唐无忌先生从教24年,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等荣誉。他在上海市邮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这个岗位上同样出彩,多次成功策划了上海市大型集邮活动,并于1987年恢复了停滞33年的邮品拍卖活动,且执槌担纲主拍之职,积极有效地活跃了邮品交易市场,获得“沪上第一拍”的美誉。
唐无忌先生是国家级邮展评审员、上海市集邮协会集邮展览委员会主任。为了普及上海市集邮活动,提高集邮爱好者的集邮水平,他经常组织邮学研讨会,并深入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举办集邮知识讲座,为上海市集邮活动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贡献。在组织、策划大型集邮活动的同时,唐无忌先生也身体力行地对新中国普通邮票的版式进行研究。他编组的《新中国加字改值普通邮票(1950-1951)》邮集,曾在国际邮展中得到赞誉。他还将儿子唐承达培养成为集邮界的后起之秀。唐承达编组的邮集《清代邮戳(1897-1911)》邮集,摘取了“99世界邮展”的银奖。
已是耄 之年的集邮名誉会士唐无忌先生,去年夏天得悉高邮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全力支持下,筹建“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信息后极为认同:这是集邮家的最好归属之地。
去年夏秋之季,唐无忌先生身体欠佳,一度住院治疗,不便接待来访者。今年1月8日,倪文才等首次登门拜访他。虽然是初次相会,但是双方交谈十分投机。唐无忌先生在向倪文才交接完捐赠展品后,十分谦和地表示,等到春暖花开之日,将捐赠第二批展品。
不料,春节过后,唐无忌先生再次住院治疗。在此期间,他给倪文才发来安慰信息:稍安勿躁,出院后立刻整理展品。5月初,倪文才又一次收到唐无忌先生的微信:第二批捐赠展品已整理完好,随时欢迎来沪……
唐无忌先生第二批捐赠的展品中有10件集邮用品:1、英国吉本斯邮票公司“定位器”(研究邮票版式之用);2、射线量齿尺;3、毫米精准度量尺(以上3件都是周今觉先生的遗物);4、吉本斯镀金邮票镊子;5、贴邮票的“胶水纸”一袋(未拆封);6、早期黑玻璃“水印盘”;7、可微调型放大镜;8、小型固定放大镜;9、模拟量齿尺;10、紫外线探测器。
此外,唐无忌先生还捐赠了2000枚左右的捷克斯洛伐克邮票。这批邮票从该国发行的第一枚邮票开始,时间跨度50年(1918-1969),就收集在一本集邮册内。他告诉笔者,这叫“弹簧夹贴票簿”,现在市场上没有销售,也几乎没有人在用。他认为,这些“断代”的集邮用品陈列在展览馆里才更有意义。
是日,唐无忌先生谈锋甚健,谈吐诙谐幽默。他说,创建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对集邮家其人其事进行集中展示、宣传很有必要,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集邮事业加快发展。他诚恳地对倪文才说:“你们团队为筹建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动着每位集邮家和集邮界人士。身为集邮会士,我责无旁贷地支持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建设。”说到情浓时,他伸出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倪文才的双手:“我会有N次的捐赠。”
倪文才十分感谢唐无忌先生的慷慨捐赠,并真诚地邀请他在今秋第八届中国邮文化节期间、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开馆之日莅临高邮。唐无忌先生爽快地接受了邀请,并用他少年时代在扬州生活时学会的正宗扬州话说:“望望高邮湖的风景,尝尝高邮的双黄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