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9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王道春,高邮人,今年92岁。他是一位面点师傅,一直工作到90岁才真正“退休”。闲下来后,王道春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于是,他决定外出旅游。可按照行业规矩,旅行社已不接受像他这样的高龄客户。为了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无奈之下,他开始了自助游。他曾骑单车到过扬州、泰州,乘大巴游过南京、上海。前不久,他又乘火车到北京,游览了天安门、故宫等处。
近日,扬州市文联原主席刘俊的微信朋友圈介绍了这位九旬老人。为此,记者慕名来到龙虬镇唐高墩村王道春老人家中进行了探访。
见有人来访,正在院内帮助儿子拌水泥的老人,急忙放下手中的铁锹,乐呵呵地说: “孙子要结婚了,把屋顶弄一下,我只是打打下手。”虽已是92岁的高龄,但老人耳聪目明,而且一刻闲不下来。
提起旅行的经历,老人自豪地取来3张车票和身份证:2016年6月20日镇江——南京站;2016年9月11日杭州——上海南站,2017年6月21日北京——扬州站。
“哎呀,他是真有福气,到处骑车,还去北京看天安门呢!”王道春老人的邻居看到记者采访,都围过来打招呼。
王道春算是村里见过世面的老人,大家都很羡慕他,说他心态好,有个好身体,一直工作到90岁。
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王道春可谓饱经沧桑,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祖上世代是农民。小时候,他跟村里的先生读过2年村塾,15岁时跟人去高邮学做面食,后又回到农村务农。由于子女多,农闲时他来回骑10多里路到张轩跟人学做烧饼……“他一辈子不与人争,整天笑眯眯的,一直干到90岁才休息。”村主任周华池说。
王道春老人膝下有四个子女,三女一儿。7年前老伴去世后,他独自生活。“我平时在外打工,长年不在家。父亲一辈子闲不住,经常骑自行车去车逻的我的二姐家。”王道春老人的儿子王正康告诉记者。
“还是共产党好呀!现在田都给公家种了,每年有固定收入。另外,村里每年发给我2800元尊老金,还有1600元的农保,我用不完。”王道春老人对自己的生活十分满足,他告诉记者,平时除了在天井里种种菜,最喜欢骑车子在周边转转。“扬州、宝应、兴化,我经常骑车去。”
2016年6月20日,从未出过远门的王道春约了邻村一位比他小10多岁的朋友一起去镇江,后又坐火车去了南京。“玩了中山陵、总统府,好玩呢!” 从南京回来后,老人很兴奋,见到村里人就讲中山陵多气派。
两个多月后,王道春老人再次和朋友相约,一起前往杭州、上海旅游。他们先坐汽车去杭州,游览了西湖,后又坐火车去了上海。“稀奇呢,只要花两块钱,车子从海底隧道直达浦东……”其实他们并没有玩太多的景点,只是对没有见过的事物感到稀奇。虽然喜欢旅游,但老人十分节俭,每次外出旅游只花少量的交通费用,吃的都是自带的干粮。可就是这样的“苦”游,老人却一点不觉得苦。
虽然老人身体健康,走路脚下生风,但毕竟已是90多岁的高龄,家里的子女并不放心。“大女儿曾经跟人家吵了一架,不让人家带我出远门,也是为我好。”但是老人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去北京看看毛主席。
2017年6月20日,王道春瞒着家人,独自坐上了开往北京的汽车。到达北京时天色已晚,他找了个小旅馆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去了天安门。
“本来想去毛主席纪念堂看看,结果纪念堂正在维修没看成。”但在好心的首都民警的指引下,老人免费参观了故宫。“皇帝住的地方——那叫雄伟、壮观。”老人兴奋地介绍说,故宫太大了,后来实在走不动了。
“还是好人多!”旅游过程中,有不少好心人给老人指路,买面包给他吃。凑巧的是,老人遇到了与他同在一个车厢的扬州市文联原主席刘俊,刘俊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老人告诉刘俊:“人要知足,心宽能增寿,家和万事顺。” 张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