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扬帆远航正当时

2017-07-10 00:00:00    作者:姚正安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市通邮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创业纪实

时间拉回到2015年底,高邮市通邮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还只是市场监督局台账上的一个企业名称,还只是少数人头脑中的一个空泛的概念,对于公司地址、公司经营范围,大多数人知所未知。

2015年8月公司注册。园区工作人员与快递公司对接,了解高邮境内电商企业的厂址、经营状况,上门走访,媒体宣传。可是,直到2016年1月23日,公司正式开业,一幢五层4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仅仅入驻5家企业,显得空旷而冷清。

面对如此状况,作为引进方的城南经济新区的领导者们思想是解放的。他们认为,电商是新经济新业态,不可能一下子为人所接受,要等要焐,要在环境的打造上下功夫。栽得梧桐树,不愁无凤栖。

然而,作为经营者,尽管有心理准备,内心还是着急的。

他们马不停蹄地走企业、访客户。不少电商经营者很直接地说,我在家里在厂里下单发单,很自在,为什么要跑到你那个所谓的园区呢?

当然,也有人对园区选址提出质疑,认为偏了远了。

电商怕偏怕远吗?但对未知者,解释是无济于事的。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截至目前,一年半时间,入驻企业107家,涉及农产品、工业品、家庭日用品、广告、文创服务等行业。原来空旷的办公楼人满为患,不少企业还排队等着加入园区。

2016年,园区开票销售5800余万元,整体销售1.3亿元,其中农产品销售过半。今年开票销售保底说可突破1.5亿元,整体销售将超过10亿元。平常日发货7000多单,端午节前后一周日发货3万余单。

爆发式增长,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各种荣誉接而来。自创办以来,园区先后荣获“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巾帼电商创业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市级服务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扬州市青年电商示范基地”“扬州市跨境电商试点”“高邮市创业孵化基地”“高邮市十佳农产品电商企业”“高邮市残联创业孵化基地”“青年文明号”等称号,不久前还成功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

一个初具规模的电商园真的立起来了。

是什么力量吸引企业加盟,使园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盛的质的飞跃?

让我们走进通邮电商园,走近电商园经营者叶鹏云。

高邮市通邮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鹏云,浙江宁海人,1983年出生,2006年毕业于北京财经学院,后进入阿里,是阿里第一批从事跨境业务的电商人员,曾服务300多家中小企业。一干就是七年,薪水十分可观,在宁海买了住房,买了商铺,干得算是成功的。

可是生性不太安分的叶鹏云,并不满足现状。他认为,规定动作做久了,习惯了,人就会停滞,就会倒退,应该创造一种新生活,满足自己的创造欲望,带动更多的人走上创业创新之路。

2013年10月,他离开了阿里,利用在阿里积攒的人脉、技术以及经验,领着怀揣同样雄心的伙伴,开始了自我创业,从事跨境业务,专卖家具用品,二年时间做到全网品类第一。

2015年8月的一个机遇,让叶鹏云走进城南新区。城南新区将一座闲置大楼包装成电商园对外招商。当时,4家运营公司参与竞争,叶鹏云以其务实、专业的特质,在角逐中取胜。

电商园与电商企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电商园是一个大的平台和载体,承载着若干个企业,所要做的不是某一企业的营销,而是一个集合体的产业链整合,以产生“1+1大于2”的效应。这是园区运作的焦点,也是叶鹏云着力思考和实践的。

说到园区的快速发展,叶鹏云说,这既是意料之外也是预料之中,电商经济本身就是爆发性增长的经济形态,一旦运营成功,其速度和效益往往是意想不到的。十年前,谁会料到,京东跻身世界财富500强,互联网小镇义乌、电商小镇沙集,由默默无闻到闻名天下,已经不是传奇。通邮电商园是新生园区,而且,高邮的电商业态还没有成熟,所以,园区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给力。

一是领导支持。通邮电商创办时间不长,对社会对民众的贡献是微乎其微的,但领导一直非常关心支持。市分管领导经常莅临视察,了解园区发展状况,询问需要市级层面解决的难题。市政府出台奖励政策,举办农产品电商博览会等活动,激励和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城南新区领导事必躬亲,经常现场办公,解决了一个个具体问题。同时,给予园区和叶鹏云个人许多政治荣誉,使他们不敢退缩,不能退缩,只能一路向前,取得成绩回报社会回报组织。

二是园区扶持。城南新区将电商园纳入招商引资的范畴,与其他外来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而且,根据电商创业的特点,给予特殊扶持,办公楼免除三年租金,每年在广告、培训、招商等费用上给予扶持。叶鹏云坦言,如果不是城南新区的大力扶持,园区的基础设施不可能建设得这么快。去年以来,针对园区办公用房不足、仓储面积过小的实际,新区从其它企业协调了3000多平方米办公用房,新建4000平方米的仓库。这些决不是一个初创园区自身能够解决的。

三是企业坚持。进入园区的经营者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有返乡创业的,有大学生创业的,有退伍军人创业的,有残疾人创业的,也有实体企业自建电商的。总的来说,这些人创业的资金较少,经验缺乏,而且电商的营利空间相对较小,从事电商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入驻企业时间长的已经超过一年,短的几个月,无论赢亏,没有一家中途退出,一直坚持。这给经营园区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聋哑人徐登林、徐宏翔在园区创办了高邮市自强木制品有限公司,虽然交流有障碍,销售量也不是很大,但他们不离不弃,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自己,影响他人。

对于一家初创园区,不论从事哪种产业行业,没有“三持”是不行的,但仅有“三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三持”毕竟是外因。

作为园区经营方的高邮市通邮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一年半来做了些什么,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哪些服务?

笔者从园区电商企业经营者那里得到了答案。园区给入园企业在一定时限内免除租金的待遇,特殊人员给予特殊待遇,比如给予高邮市自强木制品有限公司的待遇,不仅免租金,而且免除水电费和相关的服务费,降低残疾人创业成本和风险。

他们说,更主要的是园区注重培训,注重服务,注重团队发展,一个企业办不到的事,在园区内可以办到,成本降低了,效益提高了,交易的边际成本大大减少。

自园区创办以来,已经无偿举办“橙才营”“巾帼电商实战培训班”等各类大小互联网电商培训50多期,参训人次超过2000人。

整合园区及自身所掌握的资源自建了高邮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在网站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技术领域中提供保障。2016年园区指导企业申请国内商标43件,注册专利2件,其中6家企业的8个注册商标预计今年将创成市名牌商标,同时帮助入驻商户及多家单位建设网站达21个。

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经营规模的扩大,园区主动与物流联系,降低物流成本。比较过去,业务量小的企业每单可节省1-2元,发单量大的企业每单可节省0.3-0.5元,一年算下来,节省的物流成本是可观的,这就是规模效应。

扬州倍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正银说,自己从事电商已经十多年,2013年回家创业,进入园区是感于叶总三番五次地上门服务,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然而进入园区真的不一样,园区服务周到,各种人才齐备,一家小企业请不起一名专业文创人员,但园区有专业人才服务,物流成本比单个企业小得多。园区注重培育感恩、诚信、协作、进取的企业文化。叶总带头奉献社会,帮扶10多名贫困儿童入学,给特困群体数万元的支持,给他们做出了样子,营造了和谐向上向善的发展氛围。

到今天,高邮市通邮电子商务产业园已经是有模有样的电商园区,步入了扬帆远航的重要节点上,今后怎么走,至关重要。

叶鹏云说,他们会按照“政府引导+园区运营+第三方服务(平台)+物流+仓储+协会+金融+高校”的模式,长板拉长,短板加长,把园区建设成为人才汇聚、资金涌流、装备先进、孵化力强、实力雄厚的现代电商园区。

叶鹏云讲了一个小故事。退伍军人徐乃桃在园区创办了翰玛特机电有限公司,经过一年运作,有了稳定的客户群,掌握了基本的电商操作技术,准备离开园区,自租厂房,走“电商+生产”发展之路。叶鹏云全力支持。叶鹏云对徐乃桃说,电商园就是一个孵化器,就是要产生聚合裂变效应,孵化出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和电商人才是园区成功的标志,并且表示,有困难到园区来,一定给予支持。

今后两年,叶鹏云打算做好三件事:

一是创办通邮电商学院。人才严重匮乏制约了电商发展。电商学院先期将开办文创、营销、包装设计三个专业,为高邮培养专业电商人才。

二是建立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借鉴浙江丽水市的成功经验,在通邮电商园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与协会通力合作,建立高邮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电商技术服务。

三是引进大数据。依托电商园的载体,充分发挥政府赋予的招商引资职责,把大数据引进高邮,在云仓建设、智能服务上作出贡献。

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建通邮电商学院、公共服务中心、引进大数据,对叶鹏云来说,也许就是天大的梦想。但是,只要不忘初心,矢志努力,不断创新,谁说梦想不能成真?

叶鹏云说,他出生在宁海,成长在大学阿里,发展在高邮,他还是高邮市政协委员,发展电商,建设高邮,重任在肩,义不容辞。他会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驾驭着通邮电商园扬帆远航,让更多人乘上这艘“旗舰”,创业致富,直奔小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