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文化惠民工程让百姓生活更滋润

2017-12-17 00:00:00    作者:管玮玮    来源:今日高邮

 

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最近,家住中市口的李兆民老人别提多高兴了,因为上个月他家附近的抗日战争纪念馆不远处新开了一家城市书房。书房优雅的读书环境、齐全的书籍种类,让喜爱读书的李兆民喜出望外。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天下午只要有时间,他都会随身带上自己的眼镜和茶杯,到那里挑上一本心仪的书,边喝着清茶边慢慢品读书里的每一行文字。“我是一名教师,从学校退休之后,业余时间就喜欢看点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可上网看书我们老年人不会,去图书馆借书离家又远,现在政府将书房建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大家看书和借书,我们为政府的这一文化惠民工程点赞!”李兆民老人夸赞道。

李兆民的一番肺腑之言,道出了时下许多邮城人的切身感受。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了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将生活过得更滋润、更有色彩,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文化部门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在积极推进“文化高邮”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近5年来,我市一直以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先后完善了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图书馆、村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为分馆的四级图书服务网络,实现了城乡图书资源共享。同时,建成了市博物馆新馆、市河书场、城市展览馆、城市书房、文体休闲公园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市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一批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公共文化场所。越来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市民深刻地体会到了现代生活的美好。

除了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外,我市还实施了一批创新式文化服务项目。今年53岁的赵国银两年前从单位退休后,参加了由社区组织的舞蹈团,并经常在闲暇之余与一帮姐妹为敬老院和社区居民送文艺。随着演出机会的不断增多,她越来越感到自己在舞蹈表演方面存在的不足,于是她萌生了去社会舞蹈培训机构进修学习的想法。但由于经费方面的问题,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后来,她得知市文化馆面向社会公开举办公益性的成人舞蹈培训班,立即报了名。再一打听,市文化馆不仅开设了舞蹈培训班,还设置了书法、器乐等多种才艺培训科目,而且全部实行免费培训。如今,经过近两年系统而正规的培训,赵国银已然成为她们舞蹈社团的骨干成员,并经常在各类文艺演出中获奖。“多亏了这个公益培训班,让我的晚年生活更加绚丽多彩,这是真正将文化送到了市民的心坎上。”提起这些公益班,赵国银竖起了大拇指。

同样有此感受的还有市国税局职工王舸。不久前,市文化馆按照基层群众对文化的不同需求,把“高邮民歌”的说唱培训免费送到了机关部门,让包括王舸在内的许多年轻职工与这个高邮非遗项目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作为90后的高邮人,提到高邮民歌,第一印象感觉它就是一种乡土音乐,不流行也不时尚,与我们年轻人的音乐世界相隔较远。这次文化馆送文化上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走进民歌世界的大门。”王舸说,随着我市诸多文化惠民举措的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广大市民将会享受到更多文化“福利”。

“今后,我们将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要求,继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大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