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解读《全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017-12-17 00:00:00    作者:子杼    来源:今日高邮

 

 

在14日上午召开的全市聚焦富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上,《中共高邮市委 高邮市人民政府全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公布。这是我市未来三年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作战指南,旨在进一步聚焦富民、聚力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植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推动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主攻方向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保障农业生产有效供给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2、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完成高邮湖退养还湖任务。

3、提升农业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4、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紧扣“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加快扬州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目标任务

 

到2020年,基本形成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生态更加协调、产业发展更加优化、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更加美丽宜居,林木覆盖率达22.5%,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5亿元以上。

1、高效种植。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4万亩,优质食味稻米达30万亩,特粮特经达8万亩,绿色果蔬达10万亩,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基地10个。

2、特种水产。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47.5万亩,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调控至10万亩左右,其它特水养殖面积36.5万亩。

3、规模畜禽。全市生猪年出栏量稳定在50万头,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猪场3个;家禽饲养量稳定在2500万只,其中黄羽肉鸡2100万只;新增万只以上的高邮鸭、扬州鹅养殖基地6个。

4、精品林业。完成杨树品种更新0.6万亩,推广林经复合经营0.6万亩,建设珍贵用材树种成片林基地1.5万亩,种植珍贵用材树木160万株。

5、农业电商。新培育在全市有影响的农业电商主体3-5家,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达8亿元。

6、创意农业。新增省级农业特色小镇10家、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15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17家,培育扬州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1-2家。

7、品牌创建。新创农产品品牌107个,其中:“三品一标”农产品53个,扬州市级以上农产品商标45个、名牌农产品9个。

 

“十大行动”

 

1、实施优质粮油提升行动。通过粮油高产高效创建促进示范带动,主推优质食味稻米南粳9108、扬辐麦4号和品质功效特色鲜明的杂粮杂豆等品种,提高优质食味稻米等产业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品质调优栽培技术覆盖面。打造一批高标准、产加销一条龙的粮食产业基地,在送桥、甘垛、开发区、临泽等地建设稻米产业精品区30万亩。发展订单生产,在甘垛、三垛等地发展特粮特经8万亩。除高邮镇外,每个乡镇(园区)至少打造一个规模连片、差异发展、多元经营、产销衔接的千亩“稻+4X”(鳝、鳅、螺、蛙)、稻鸭、稻虾、稻鱼共作及“稻+N”(西瓜、草莓、娃娃菜等)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两用示范基地。

2、实施绿色果蔬提升行动。以“菜篮子”基地、蔬菜标准园、设施农业基地等为载体,推进茄果类蔬菜、精细蔬菜、绿叶蔬菜、水生蔬菜、应时鲜果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着力建设完善果蔬全产业链生产设施装备、品种技术展示、产品质量保证、多元高效营销、全程社会化服务“五大体系”。在卸甲、三垛、甘垛、界首、临泽等地建设绿色果蔬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示范,形成一批果蔬全产业链增值增效的技术与发展模式,提升采后分拣分级与冷链贮藏水平,建立果蔬产销网、“菜市通”APP等产销对接平台。

3、实施生态畜禽提升行动。鼓励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和大型养殖企业借鉴温氏集团、立华集团“公司+家庭农场”新型经营模式,提升规模化、组织化水平。鼓励有实力的畜牧生产、加工、配套及服务等企业抱团发展,或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培育畜牧全产业链融合型企业(组织),加快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在车逻、高邮镇、三垛、甘垛、临泽、菱塘、送桥等地发展高邮鸭、扬州鹅养殖250万只;在卸甲、开发区、三垛等地分别新建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1个;在三垛、卸甲、甘垛、汤庄等地发展黄羽优质肉鸡3000万只,在甘垛、汤庄、三垛等地发展蛋鸡220万只;在菱塘、送桥等地建立养羊基地,饲养量控制在5万头;在甘垛、三垛、卸甲等地建立养牛基地,饲养量控制在4000头以内。加强高邮鸭种质资源保护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打造高邮鸭和扬州鹅品种繁育中心、产品加工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全市生猪、家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至90%以上,扎实推进畜牧生态健康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工作。

4、实施高效水产提升行动。以市场需求和环境容量为导向,调减耗能较多的养殖品种,高邮湖高邮境内沿湖1公里范围内网围养殖全部退出,高宝邵伯湖高邮境内无证养殖全部退出。调减罗氏沼虾养殖面积,扩大河蟹、黄颡鱼等养殖面积,加大百亩连片池塘改造力度,科学利用河道调整养殖水源供给方式,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提升微孔增氧设备、增氧活水机和涌浪机等水质调节机械装备水平,大力推广增氧活水机和微生态制剂配合使用、种草放螺套鱼等技术,拉长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5、实施精品林业提升行动。选择优良林木苗,对成熟老龄杨树、居民集中居住区周边杨树实施更新改造,完成造林0.6万亩。结合沿湖、沿河、沿路防护林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用材树种示范林带。每个规划保留村庄建设一个面积不少于5亩的围庄成片林。做好S333、S264、S352、S611等重点骨干省道线宜林路段两侧30米的绿化,计划三年栽植“三化”林木1.5万亩。积极发展林经复合经营,着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三年新增林经复合经营面积0.6万亩,其中,车逻镇、农科区开展碧根果等园下经济作物和林下养殖示范,汤庄、卸甲、送桥、周山等地开展林下养殖示范,送桥、大运河西堤开展林下油用牡丹种植试点。

6、实施互联网+提升行动。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入驻通邮电商产业园、苏中特色农产品电商产业园、诚信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扩大集聚效应,培育农业电商主体,利用网络就业创业、赚钱致富。加快农业龙头企业“触电触网”进程,拓宽地方特色农产品电商市场,打造农业电商品牌。加强农产品电商运营人才招引与培训,每年举办农业电商专题培训班。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加大高邮咸鸭蛋、高邮湖大闸蟹等名特优农产品的上行力度,利用1号店、京东、苏宁易购、当当网·高邮馆推动全市优质农产品网上抱团销售,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到2020年,农产品电商企业新增30个,2018年、2019年、2020年全市农业电商销售额分别达6亿元、7亿元、8亿元。

7、实施农业创意提升行动。积极策应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我市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相融合,形成“两区、两带、三园、多点”的发展格局。“两区”,即培育丘陵特色小镇精品旅游集聚区和“农科区”现代农业观光体验集聚区;“两带”,即稳步建设沿高邮湖自然生态休闲观光带和城郊文化游憩与观光度假带;“三园”,即着力打造旅游度假、观光休闲、康体养生各有侧重的清水潭湿地保护公园度假区、扬州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珠湖旅游小镇(扬州国际颐养中心);在开发区、高邮镇、车逻镇、界首镇、菱塘回族乡等地开发一批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项目,打造湿地景区景点、休闲农庄、休闲农业专业村、特色风情小镇等;在甘垛镇依托苏中大地现代农业园打造特色农业休闲田园综合体,依托董氏特水打造黄颡鱼特色小镇。

8、实施区域品牌提升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争创各级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知名)商标,2018年-2020年分别新创“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18个、20个,每年新创扬州市级以上农产品商标15个、名牌农产品3个。积极开展区域公共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新创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与企业。引导鼓励不同市场主体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联合培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商标。利用广交会、国交会、上交会、省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等展示推介活动,做好优质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

9、实施经营能力提升行动。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比例。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培训、自主学习与教师传授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育100-300亩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1000个左右。围绕集中育秧、植保社会化服务、机械播插、烘干加工等服务,探索专业化、社会化新模式,打造服务体、联合体50个左右。加强与国内知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产学研基地建设、项目联合攻关、科技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加强技术专家团队建设,从企业家、投资者、专业人才和科技特派员中遴选一批导师,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农业复合技术人才培养,提高种养技术能力和效益。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吸引大学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每年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30项以上,强化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

10、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实施农村路桥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三年内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至65%,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力度,进一步筑牢旱涝保丰收的基础。加大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商务、无人机、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投资建设与应用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农业的基础设施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应用水稻机插秧、小麦机条播、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等农机化新技术,在送桥、龙虬、卸甲等乡镇兴建日处理3-5万吨的粮食仓储中心3-5个,促进农民节本增收。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