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新说《道德经》――一位耄耋退休老师的德育情怀

2018-06-06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他是一位普通的教师,教学近40年,育人无数,退休后仍然关心教育问题;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年过八旬心态不老,退休后潜心研究《道德经》,编写了四十多万字的《“老子”道德新说》一书。他就是临泽中学的退休老教师顾汝中。

 

 

 

 

□   记者 张晓晖

 

近日,记者在顾汝中的一位学生的带领下,采访了这位老夫子,了解到其出书前后的点滴故事。

优秀老师  桃李天下

顾汝中1938年出生于高邮县东乡小兴庄,1955年12月因病于扬州中学高三休学。1956年起,他在高邮职工业余学校任代课教师。顾汝中告诉记者,当时教学师资短缺,一开始他教数学,后来又教起了语文、英语和政治。

1978年9月,由于教学成绩突出,顾汝中成为临泽中学的民办教师,并多年在临泽中学当班主任。1984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被评为高邮市第八、第九、第十届人大代表。1989年,他通过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段自学考试,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又获评中学高级语文教师职称,成为正式教师。由于顾汝中教学非常出色,学校让他一直干到1998年才退休。“我只是尽量把每一科都教好,教了这么多年的课,不少学生也老了,不过有不少学生现在还记得我,经常跟我联系呢。”提起这一段经历,顾汝中神采奕奕。

采访中,顾汝中的许多学生这样评价他:“顾老师教学兢兢业业,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张扬,一辈子默默耕耘,教学认真、责任心强。退休后也没闲着,又继续留用当了多年高考补习班班主任,可真算得上优秀班主任的代言人!”一些学生回忆说,那时侯大家条件普遍不好。顾老师有3个孩子,师娘是朴实的农村妇女,他带头不收一分钱为家庭困难的学生补课,许多学生经他辅导考上理想的学校,可谓桃李满天下。

立德树人  精神可嘉

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真正退休后,顾汝中并没有获得职业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反而越来越焦虑。“如今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但人们的道德却出现滑坡现象,究竟该如何应对?特别是听到之前一个学生,出生在农村,家里好不容易培养他上了大学,毕业后却屡屡更换工作,怕苦畏难,居然30多岁的人回到老家,靠老迈的父母种田养他……”顾汝中感慨地对记者说。这虽然是个个例,但却引起了顾汝中的深思,自己长期以来的焦虑感来自于之前一直忙于应付教学,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身。

“这些很可怕,所以我现在是在补课。”退而不休的顾汝中一直心系教育问题,“当下不少学校在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一味追求考分,却忽视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于是,耄耋之年的顾汝中从自己擅长的古典文学和潜心研究几十年的《道德经》入手,试图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的深入研究,来唤起全社会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顾老师是个非常认真的人,不管什么事情,他都会用心对待。”陪同记者采访的顾老师的一位学生说,“顾老师年龄大了视力不好,每次看书都是弓着身子、拿着放大镜逐字逐句地研读,这种钻研精神让我们自愧不如。”用了三年时间,顾老师把《道德经》中的一个个经典名句翻译为现代语言,并用一段段故事、一个个事例进行注释。当他把四十多万字的书稿《读道德经 谈道德修养》送给学生阅读时,学生们都特别感动。

师恩难忘  众筹出书

“这帮学生太仗义了!我从没有想过将这沓书稿出版。如果不是他们的建议,就不会有《‘老子’道德新说》一书的出版。”顾汝中指的这帮学生,是他在临泽中学所教的1980届、1981届学生。这些已经毕业近四十年的学生,仍然记着顾老师。为了实现老师的心愿,更被一个忧国忧民、关心关爱青少年德育教育的老教育工作者的赤子之心所感动,他教过的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表示,要帮助老师出书,并在顾老师八十周岁生日前完成出书任务。书款由临泽中学1980届、1981届学生自愿捐款解决。这一倡议很快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终于有了《“老子”道德新说》一书如期出版。

学生们帮助老师完成心愿的义举也让顾老师十分感动。他连连说:“消受不起、消受不起……”采访中,顾老师告诉记者,书中以道德教育为主线,分《德不求得》《积善成德》《圣行大德》《尊道修德》《解纷即德》五个章节,诠释了《道德经》的精神内涵,他希望广大年轻人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通过此书得到启发,进而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感悟碎片些许

赵金扣

 

小时候,高邮很远,先要从家里走到镇上,再等那每天一趟的班车,大半天时间才能到。现在,走遍全球五大洲,去过70个国家,我才发现,高邮是那么近!高邮的人,高邮的事,无处不在,魂牵梦萦!

小时候,大人们说,“你一定要成功,那样才能出人头地!” 后来,我总是纳闷,每次攻克难关后的喜悦为什么那样短暂。现在,我想成功可能是迷惑人的幌子,世上根本没有“成功”二字,所谓“成功”只是又向前迈了一小步而已!

小时候,生病了要打针吃药!学医后,先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再以“上医治未病”为荣,现在从事的行当影响全球几十亿人的健康。看完世界上各类病人后,我才知道,能治病疗伤的不单有打针吃药,还有文字、言语、音乐、绘画、自然风光和时间!

小时候,出身卑微,总是自惭形秽!长大一点后,这山看着那山高,总觉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怎么还是总不如人! 国际混杂环境里厮混十多年后,我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不可比,人比人,害死人!所以,我对学生说,永远只和自己比!正所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小时候,很想有块手表。村里有人手戴钟山表,我好生羡慕。工作后很快攒钱买了块表,时不时撸起袖子炫耀一番,以为戴着手表就掌握了时间。现在,我身处世界钟表之都,劳力士、百达翡丽等各式名表的故乡。时间原来不是那滴答滴答的声音,是一往无前、永不回头的洪流!

——写在顾老师新书《“老子”道德新说》首发之际。2018年5月12号于日内瓦家中。

作者简介:赵金扣,男,江苏高邮人,流行病学博士,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员,兼任全球多所高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就职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艾滋病项目(任项目主管)和盖茨基金会(任高级顾问);现任职于全球基金(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任高级技术专家,负责全球基金支持的艾滋病项目的效果评估。早年留学欧美,现旅居瑞士日内瓦。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