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6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 通讯员 李良斌 记者 杨晓莉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葛春生位于东后街西侧6号的服装店。小小的店面内,张贴在墙面上的四本省级荣誉证书和一枚银色勋章异常醒目,这些荣誉都是葛春生在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上凭借精湛的服装手艺赢得的。“多学、苦干,付出就会有回报。”葛春生用了25年时间,从一名服装店学徒工成长为省技术能手。
初中中途辍学—— 他赴沪三次拜师苦学手艺
1976年,葛春生出生在高邮周山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受家庭经济所限,初中未毕业,葛春生便辍学在家,在那个年轻男子多以学木匠、瓦匠为主的年代里,葛春生不顾家人的反对、周边人异样的眼光,毅然决定学习缝纫手艺。1994年春节后,葛春生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开始了自己的拜师之路。
“从小我就对服装有种莫名的喜好,这也是学缝纫手艺的初衷。在上海拜师学艺,不仅要交保证金,还要有担保人。”葛春生告诉记者,自己的拜师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前后一共拜了3位师傅,在第3位师傅那才真正学到了服装缝纫手艺。
初到上海后,葛春生辗转打听,好不容易找了个同乡为自己担保,缴纳保证金后,成功拜了第一位师傅。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的“保守”让葛春生半年多时间,只学会了最简单的缝制,师傅不愿多教,葛春生只好离开。第二个师傅同样如此。一晃一年多过去,葛春生仍奔走于拜师学艺的路上,白天寻找服装店,一家家上门“推销”自己,晚上没地方住就睡在花园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葛春生拜了第3个师傅——李美凤。李美凤当时在上海开了家规模不小的服装店,旗袍更是店里的一大特色。“这个师傅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的贵人,她传授手艺时毫无保留,包括制作旗袍的手艺。”葛春生告诉记者。
师傅教得认真,葛春生学得踏实,勤奋好学有悟性的他很快便成了师傅的“左膀右臂”。通过两年时间的学习,在师傅的指导下,葛春生不仅学会了服装的裁剪、缝制、熨烫等,而且对旗袍的每一道工艺细节也都了如指掌。
勤奋好学苦干—— 他缝制旗袍成省技术能手
学到真本领的葛春生满师后,拜别了师傅,后经一番努力,在上海杨浦区经营了一家服装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独特的旗袍制作手艺让他的创业之路非常顺利。期间,他又因旗袍收获了美丽的爱情。
2001年,葛春生与同行居延平喜结连理。葛春生送给居延平的第一件礼物便是亲手制作的旗袍,这件旗袍也成了居延平新婚当天的结婚礼服。“当时在农村旗袍非常少见,那时候,自己穿着旗袍结婚,许多好姐妹都羡慕不已。那件旗袍至今仍保存得很好。”居延平说,自己也从事服装行业多年,知道旗袍制作工序既繁琐又复杂,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好的手艺是不可能制作好旗袍的,当初介绍人说他会做旗袍时,自己就莫名产生了好感。婚后,在夫妻二人齐心协力下,服装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旗袍也成为店内的主打服装之一,不少人都慕名前来定制。
创业走上正轨,生活稳定幸福的葛春生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白天,他忙于店里的生意。晚上,他便会去夜校学习,并取得了上海丽华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服装制版师职业证书,这让他的服装制作水平更上一层楼。2014年,为方便照顾孩子,葛春生夫妻俩回乡创业,在高邮开了家服装店,店内的生意也十分红火。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去年,在市人社局的推荐下,葛春生通过层层选拔,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参加了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并成为扬州唯一一个进入缝纫项目总决赛的参赛者。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尽管葛春生对旗袍制作工艺非常熟悉,但他仍事先做足了准备。白天店里生意忙,他便利用晚上的时间加以练习,做到旗袍从裁布到最后的盘扣都了如指掌、十分熟练。“5分钟观察一件旗袍,然后要求在12个小时内制作出一件一样的旗袍,10个专业裁判根据旗袍的造型、工艺、细节进行打分。比赛时,我制作的旗袍前后花费了8个多小时,比其他选手略快一些。”葛春生回忆说。比赛中,葛春生凭着一双巧手,一举拿下了二等奖和“乡土技能人才贡献奖”,被评为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拿到这份荣誉,葛春生用了整整25年。
心存美好愿望——他想创办自己的“旗袍体验馆”
在葛春生的服装店内,记者看见,除了日常的衣服外,葛春生正在赶制一件红色旗袍。“这件旗袍是顾客定制的。”葛春生告诉记者,自从获得荣誉后,慕名前来定制旗袍的顾客越来越多,不少外地客户还通过微信、QQ联系自己,定制旗袍。
说起旗袍的制作,葛春生侃侃而谈:制作旗袍,看着简单,工序却很复杂繁琐,要经过量体、制版、裁剪、抽条、盘扣等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纯手工制作一件旗袍,至少需要两至三天时间。“现在很多商店里也卖旗袍,甚至网络上批量卖各种尺码的旗袍,这种旗袍和传统手工做的旗袍,完全是两个概念。”葛春生告诉记者,旗袍是最贴合身材、需要量身定做的衣服,宽一分太肥、窄一分又太瘦,绝不是按照大、中、小码划分就能满足顾客需求的,而且手工缝制的旗袍,从领口到裙边,从每颗扣子到每个衣角,都见真功夫。
在葛春生制作的旗袍上,记者发现,旗袍的边都是一针一线全手工缝制的,每一针之间的距离相等,看起来如同机器完成的一样整齐,但是又绝非机器能达到的手法。葛春生在为顾客定制旗袍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特别是旗袍的缝边和盘扣,都是亲力亲为。“旗袍上的盘扣,也称为艺术扣,主要是用被称为‘袢条’的折叠缝纫的布料细条编织而成。手工缝制可以呈现出更多的图案,在缝制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创作,相比机器缝制,手工盘扣更为精巧。”葛春生解释说,手缝的和机器缝制的旗袍,内行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区别。手缝的衣料边沿,有一种自然的弧度,机器的则是平平的比较死板。听葛春生这么一说,记者再次仔细观察这件旗袍,发现衣角、领角、裙边的边沿,确实都因为手工缝纫而有一种圆润、饱满的感觉,给衣物增添了灵动和生气,犹如一件艺术品。
说起今后的打算,葛春生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将旗袍作为自己的事业,创办以旗袍定制为主的专业旗袍店,打造自己的旗袍品牌。葛春生说,自己正在朝着梦想一步步努力,如果有人对旗袍制作工艺感兴趣,他也会倾力相授,让更多的人成为旗袍制作能手,将旗袍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