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缅怀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

2018-12-09 00:00:00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张首晟,祖籍高邮,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是压在我书桌玻璃板下的一段话,近两年来,它一直撩拨着我的写作欲望。前不久,我几经周折,居然在复旦大学档案馆找到一线索,终于与张首晟父亲张鸿范通了数次电话,采集到我所需的材料,撰文成稿后,忽闻噩耗,首晟已于2018年12月初不幸身亡。原先的一篇点赞成了一篇祭文。呜呼!

书香门第读书迷

 

张鸿范,1934年出生于沪,建国初,毕业于有“北清华南交大”之说的上海交通大学,专攻船舶工程,后成为知名的船舶研究员。其兄鸿生毕业于上海华东纺织工程学院,在山东从事纺织机械研究。他们的父亲张彝毕业于上海复旦公学。从他们上溯若干代,鸿范先生说,出身并非大家,是从北方迁徙至邮,其父出生于邮,却成长于皖,后至沪读书。从他父亲起就形成一种家风,孩子一定要读书、上学,能读到什么程度就读到什么程度,即遇困难,从不言弃。

从张彝起,张家可谓是书香门第。张首晟亦出生于沪,时为1963年2月15日。他生活在一个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家庭氛围中,自小就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犹如偌大的海绵,不住吸取水分。而他上小学、初中阶段,正遇上“读书无用论”盛行,他相背而行,孜孜以求。鸿范先生说,他并非耳提面命指教,而是为儿子找来不少书籍、资料,供其自己“悦读”。首晟也会自找喜爱的书籍阅看,在读书时,他常常践行“不满是向上的车轮”的理念,在初中阶段就读完了高中的课程。我问鸿范先生他儿子是否重理轻文,他否认,说儿子一直是文理兼优。

 

大学遇上好时代

 

人的智商有高低之分,但是成才情况如何,与个人的勤奋密不可分,当然,更同时代息息相关。其时,交白卷的被捧为英雄,已成了明日黄花。当时位于上海大沽路的瑞金中学学习气氛并不浓郁,首晟与同学一样上课,一道玩耍,并无特别之处。

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无疑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造就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也为张首晟成才登上科技象牙之塔铺设了条“阳光荆棘载途”的可行之路。15岁的张首晟在1978年考上复旦大学物理系的时候,引起了母校瑞金中学师生的瞩目,他们的心头竖起了偌大的惊叹号。

1980年即考上大学的第三年,张首晟作为交流学生被派往德国自由大学学习,1983年获硕士学位。此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深造。鸿范先生说,其子选择纽约大学就是冲着该校的名教授众多,且有世界级的实验研究机构,因此,张首晟有幸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加州大学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后在IBM担任高级研究人员,从而结束了他大学学生生涯,开启了任教、科研、创业之路。

 

教授科研又创业

 

晟者,旺盛、兴旺也。张首晟从1993年起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初为教授,后被聘为终身教授,那不是荣誉、光环,而是要为该大学服务终身。鸿范先生向我介绍,在美国,东有哈佛大学争雄,西有斯坦福大学领先,这两所学校可谓美国大学苍穹上的“双子星座”。1999年,张首晟被聘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2004年受聘IBM——斯坦福自旋电子学研究中心主任,揭开了他集教授、科研、创业于一身的辉煌一页。

初为斯坦福大学副教授的张首晟很快成为终身教授,其时,他才32岁,是该校最年轻的华裔教授。他从事理论物理专业的科研,主要集中在拓扑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高温超导等领域,颇有建树。我们对其研究领域或作出的贡献可能处于无知的状态。鸿范先生介绍,其子及领导的团队对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提出的预估理论,得到了德国4位同行的实验室验证,确认利用电子的自旋性质,利用这个规律,可以使电子以新的姿势非常有序地“舞蹈”,从而使能量耗散很低。因此,张首晟获得“欧洲物理奖”。

从1992年起迄今,张首晟获得物理学前沿项目和基础理论的十多项重量级奖项。尤其是他带领团队及与其共同从事科研的妻子余晓帆齐心协力,发现“天使粒子”,验证了80年前科学家提出的预测。张首晟用“有天使便有魔鬼”形象地解释物理世界的粒子及反粒子。而此说源于他爱看的小说《天使与魔鬼》。当他向听众介绍此说时表示,科学家的责任和乐趣在于发现。每每谈到他的贡献,他说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获得的。此时,他像个孩子笑了。他先后创办了华源、丹华公司,并投资其他10多家公司,将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迅速转化为巨额回报,仅丹华资本已达9000万美元。他帮助学生创办多家公司,后在纽交所上市,市值达400亿美元。而鸿范先生说,斯坦福大学学生创办公司获得的GDP总值在全球可排到第四,次于美、中、日,何等的不凡。

 

首晟理论知多少

 

2018年初,张首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为全球七位获此殊荣的外籍科学家之一。作为普通人,对张首晟物理学方面的理论研究究竟知多少,我只能就他的讲话及其父的介绍,加以梳理,简述如后。

张首晟说,“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他以中医的“气”这个神奇的东西,说明“气”是确实存在的,本身也由原子组成。上过中学的都懂。

“欧几里德的几何定律”,张首晟说,它妙处就是基于此公理,来整理他整个知识的体系,把它变成一棵丰茂的大树,这树根就是一些公理。

我以为,张首晟讲的一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仅适用于生物界,也适用于人和自然的和谐,还适用于企业界的竞争,凡是能够“机遇应在迎中求、天予当在干中取”的佼佼者,越是在极地生存的企业就越优秀。

我很欣赏张首晟的“人人生来平等”一说,它是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句话,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我国把人的生存权、生活权放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第一位,便是佐证。

张首晟自问自答式地说,谁最牛,其实专家并不牛,把大道理用简单的话讲出来,让人人都听懂,这才是真正的牛。时下,我们高邮街头巷尾以至《高邮日报》报眼处宣传的《高邮市民守则》便是大道至简的最好诠释,也是张教授与世人的人心是共通的。

 

大师风范励后昆

 

张首晟祖父就以学知识、长才干、练本领开小城生员之先河。其时,科举制度已废,科学救国的口号尚在孕育中,一个家境平平的孩子要想改变人生或命运,只有读书上学堂,舍此无二。张彝毕业于复旦公学,毕业文凭与如今的迥然不同,不仅将文理各科乃至体操等12门成绩列于上面,其总平分精确到80分8厘。

传至张首晟,他躬行家训,好学上进,求知求真,天才少年终成大师。以致杨振宁预言,张首晟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张首晟与夫人余晓帆自幼相识,有过青梅竹马的快乐时光。他们结为伉俪,那是因为鸿范先生与余的父亲吴祖荣是同班同学,两代人多年友好相处,自然绽放出这美丽的并蒂莲。张首晟有一妹吉华在沪居住,对其父多有照料。张首晟有一子晨波,哈佛毕业后,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一女晨亭在斯坦福攻读硕士学位。张首晟经常回沪看望父亲。鸿范先生也于今年夏天飞越大洋去美看望晚辈,他年已86岁,身体尚健,家人相见,其乐融融。而今,虽然首晟已逝,但高邮人仍然会记住他——一位英年早逝的著名物理学家。他的求学精神、求真志向,永远激励着家乡的后学努力探索、不断前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