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2 14:09:55 作者:倪文才 来源:今日高邮
“猴年马月”是一句成语,意指想办的事遥遥无期。这一词语出自何处?成语典故书籍没有注明,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北方民间俗语“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根据我们的干支历法,猴年12年一个轮回,也就是十二生肖轮回,马月是12个月一个轮回。每年正月是虎月,以此类推,五月就是马月。“猴年马月”每十二年出现一次,在这个月里,许多集邮爱好者都会寄发相关纪念封、片,贴上猴票、马票,或选用猴片、马片,有的还盖上带猴、马字的地名戳,有的邮戳图案是猴骑马背,寓意“马上封猴”。
2017年1月14日,我看到《中国集邮报》上一篇文章《为郭老的“集邮新作”点赞》,说的是生肖集邮研究会于2017年1月5日至6日,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全国生肖集邮新作展览”,在参展作品中,有一部邮集备受大家的关注,那就是集邮家郭润康先生送展的“集邮新作”——《猴年马月闹丙申》一框邮集。郭润康是集邮界的泰斗,我2006年6月23日为筹建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征集展品去贵阳他家拜访过他,他为我们题写了一幅字:“中国集邮家博物馆是集邮家的心灵归属地”。郭润康生于1917年3月24日,到2017年虚101岁了。一位百岁老人编组邮集参展,让人称奇、赞叹、敬佩。出于征集展品的本能,我想这部邮集放在中国集邮家博物馆里展示该有多好!
于是我即给郭老的女儿郭琪芬发信息:“郭大姐,欣喜地看到郭老的《猴年马月闹丙申》邮集参加全国生肖集邮新作展,不知这框邮集现在何处?可否给我们中国集邮家博物馆收藏展出?”半小时不到,郭琪芬回信息了:“倪主席好!您发来的微信已给老爸阅读,老爸新作《猴年马月闹丙申》邮集,同意捐赠给中国集邮家博物馆收藏展出。”看到这条信息,我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一个月(期间正好是春节)后郭大姐将郭老的邮集,连同参展证书逐页拍照发给我,在与我确认收信地址后,于2月19日打包寄出。邮集寄出前,郭老还专门写了一篇说明:“猴年马月闹丙申,是一部选用丙申年的猴年马月邮品组成,虽无什么珍品,但是生肖集邮中一个创新类别,也可说是这类类别邮集中的第一部,殊可作为馆藏。郭润康谨识,丁酉年春节。又:猴年马月十二年一遇,邮品不丰,组集较难。”
收到郭老邮集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欣赏。这部邮集选用了2016年(丙申年)农历五月初一至二十九日,即公历2016年6月5日至7月3日实寄的30枚封片,有首日封片,尾日封片,还有巧逢节日如芒种、世界环境日、上海迪士尼开幕、文化遗产日封片,有寄自日本东京的首日封。这些封片除了贴有猴票、马票外,还有“猴年马月”“猴骑马背”邮戳,更有众多的“猴”“马”地名戳。如:“北京通州马头”“北京马尾沟”“浙江马屿”“浙江富阳猴岭”“浙江舟山猴爪”“浙江五马”“湖南马颈坳”“贵州猴场”“甘肃马跑泉”“安徽马鞍山”等等。仔细观赏,这部邮集知识性、趣味性非常强。
郭润康女儿郭琪芬后来告诉我:“我父亲2016年12月17日住院,这部邮集是12月28号至29号在医院完成的。完成后即快递到苏州,2017年1月5日参加邮展。”3月24日《中国集邮报》刊登了郭老写的文章《我编“猴年马月闹丙申”邮集》,文中说到:“我这部邮集是参加2017年生肖集邮研究会的邮展,当周治华会长陪同全国集邮联会长杨利民参观时,曾在我的邮集前仔细观看,并加以称赞。事为高邮中国集邮家博物馆获知后,乃发来短信,索要用于中国集邮家博物馆陈列、收藏。《猴年马月闹丙申》这部邮集已于2017年2月19日寄给中国集邮家博物馆。”2017年3月29日,郭老不幸与世长辞,他的这部邮集则成为绝版,成为迄今为止全国作者年龄最大的一部邮集。
现在我们将这部邮集放在邮集展馆显要位置予以展示。邮集讲述的是猴年马月的知识、故事,让人们感受到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集邮家一生以邮为伴,孜孜以求、厚德载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